农家女李德平:巾帼兴粮不让须眉
王有震 赵世群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今有农村“半边天”成为国家兴粮节粮战略的生力军。“我国有14亿人口,粮食安全已被提到议事日程,兴粮节粮,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是我们每一个同胞的责任和义务。”李德平也明白这个道理。
44岁的李德平,家住驻马店老区泌阳县马谷田镇杨楼村赵沟组,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女儿已出嫁,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她为人和善,心直口快,在邻里之间有很好的口碑。邻居任运兰说:“德平是个好媳妇,虽然公婆去世的早没机会尽孝,但对条件不好的哥嫂一家却照顾有加。”
说李德平是个好媳妇,确实名副其实。在厨房,她巧手如匠,变着花样改善一家人伙食。但她从不浪费粮食,深知“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更懂得“饱时不忘饿时饥”的古训,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爱粮节粮,人人有责。
走出家门,李德平又是丈夫赵相明的好帮手。2016年3月,她家购置了大型农具旋耕机、花生摘果机,她的足迹也随着丈夫的旋耕机,遍及杨楼村和周边堡子、南岗、下河等村远近数十个村庄的大部分地块。为抢农时,赵相明往往天还未亮,就开着机器出发,到农户们指定的地块,机声隆隆,深耕细作。待中午前后,出发时带的柴油基本用完,李德平就从家里大储油灌中抽满两个50斤容量的塑料桶,骑上电动车带着满满两桶柴油,翻山越岭,送往耕作的地块。把油送到,李德平稍作休息,便带着空油桶匆匆赶回,家里还有鸡、鸭要喂,还有刚产仔的母猪需要她回去料理。
金秋7月是花生收获季节,李德平夫妇早早架起摘果机,为农户免费摘果20多万斤,有10多万斤花生秸秆,经李德平的手粉碎、过称、装包,销往各地。
前往摘花生的乡亲们,看到李德平像壮劳力一样忙前忙后,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她能干:“李德平不嫌脏,也不喊累,了不起!”李德平说:“脏、累我不怕,权当锻炼减肥了。”她还开玩笑似的实话实说:“趁天气好,赶紧把大家的花生果摘完。万一天气变化,把谁家的花生给淋了,谁还不哭鼻子啊!”农忙季节,她只希望老乡们的收成都能早一天颗粒归仓。
李德平肯吃苦不惜力,知道农时的珍贵,懂得自己出力流汗可以主观为自己小家挣些血汗钱,为孩子积攒更多的学费;客观上也是为大家,帮所有农户与老天抢时间,争取在最好的墒情下把该耕的地耕完,在最好的天气里把所有农户的花生果都摘完。正是在这样朴素的奉献精神支配下,李德平乐此不疲。
耕种季节过去了,收获季节还未到来。在这所谓的“农闲时节”,李德平也和所有勤劳的农民一样,却根本没有闲的时候。李德平家耕地不多,一家4口人,当初只有丈夫分了土地。为了保障一家人的饭碗,又承租别人10多亩耕地,还有水田。秧栽完了,玉米该施肥了,稻田又该打药了,秋天的好收成全在夏天的田间人工管理。
“汗滴禾下土”,李德平稻田打药,背着满满一桶药水,穿梭于稻田里一拢拢秧苗之间。头上艳阳照,身上稻叶擦,闷热如坐蒸笼上,汗水淌脸颊。一桶药水打完,浑身衣服全被汗水打湿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