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游 秀 洲
耿志平/甘肃

吃罢晚饭,天立马就黑了,此时还不到七点,雷声轰鸣,雨倾泻而下,雨点敲打着树木花草和地面,一丝风吹了进来,让人倍感舒服。
外甥提议带我和姐去秀洲区图书馆,好在雨下了不多时间就停了,我们坐网约车去。只见图书馆灯火辉煌,建筑物的造型与常见的图书馆相差很大,像一个大桥,三面是高大的圆拱形。看起来有顶,但并不隔雨。(好在我们带了伞,这里的天气说下就下说停就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个金色的大字“盛世修典”,下面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一行小字。偌大的图书馆灯光明亮,图书馆和画展都是铁将军把门,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星期一闭馆,好在一楼楼道有农民画展。一幅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画色彩鲜艳,人物或憨厚或可爱,打鱼、扭秧歌、庆丰收、建党一百周年、过节、新疆大巴扎、封顶大吉、儿童嬉戏、群众载歌载舞、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高铁路过乡村、巨大的龙舟……形式多样不一而足。每一幅画面感都很强,人物饱满,精气神十足,表现了盛世下人们的幸福生活和丰收的喜悦。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些画作者的创意和对细节的把握,给人带来绝美的视觉盛宴。

出了展馆,走不远是一个广场,平时很多人在跳舞,今天下雨基本没人。中间有一个如几片荷花叶子的造型,变换着灯光。下面用彩条布围着,正在维修,东南角是秀湖的秀博苑,由时光隧道,名人苑,民俗三大区域组成。“七千年前人们就在这里生活,那时候还不叫嘉兴,春秋战国时期称槜李、长水,秦时称由拳,三国时称禾兴、嘉禾、嘉兴,五代属秀州,明清时期称秀水。秀博苑包含了秀洲从新石器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沿革,典型事件,文物遗迹和民俗记事,旨在再现秀洲历史,铭记秀洲先贤,弘扬秀洲文化”。
一个展柜里是城市建筑布局的模型,对面是开市时人们繁忙的景象,立体感强烈,让人如临其境。还有皇坟山出土的东汉五管瓶,东汉陶灶,陶罐等文物,造型别致,精美绝伦。一幅砖雕是大运河风情图,另外一个是汉乐韵,古铜色的雕塑古色古香,惟妙惟肖,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听到了大运河上船工的号子,看到沿途的风景,一艘艘船扬帆起航。听到了乐工的笛声悠扬,鼓声喧天,看到舞女翩翩起舞,市民生活井然有序,一片祥和。过来是王江泾大捷的绘画,还有宋孝宗赵眘的生平事迹,和他建功立业的绘画,当看到他为岳飞平反时,对他心生敬意。名人苑里有一幅砖雕,上面有陶模、张天值、沈廷文、朱国祚、严忌、严助、朱彝尊的像,还有陶诗言、张宝堃、沈本千、顾作之等秀洲区的名人画像。民俗街上有八斤铜权和秦铜权的仿制品,还有桌椅板凳,帽子,笸箩,水缸,茶壶等用品。

一处平台上有一个萤火虫灯光互动装置,吹动保护罩里面的风扇,就可以触动对面草坪上的灯光互动装置,我试了一下,灯光没有变化,也许是下雨缘故。旁边是用硬塑料网做的几个人物造型,很是有趣。
雨还在下,听着雨点在伞上滴落,28℃的温度很是舒服,看完展览,顺阶而上就是美丽的秀湖公园。湖边的楼房的倒影在水中变换着颜色,岸上的树忽红忽绿忽紫,甚是好看,草坪修剪的整整齐齐。偌大的公园里只碰见了三个人,显得无比清净。桥墩下一片宝石蓝,桥水一色,很是耀眼。湖里的蒲黄亭亭玉立,与水草相依相伴。
一座水泥桥上铺着木板,打着灯光,一只灰色的天鹅悠然自地在桥下游泳,我们跟随着天鹅的足迹猛然看到了几条巨大的鱼,大概有三十多斤,将近一米长,起初看到了六条,后来有八条,最后成九条,旁边有很多的小鱼,彼此相安无事。真令人惊讶,如果不是天鹅,绝对看不到它们。

十天前来过一次秀湖公园,那晚35℃,潮湿闷热,新闻说那天是今年月亮最大的一晚,是超级月亮。月光从楼顶穿过,在灯红酒绿的市区如果不是仔细观看,很难发现月亮的身影。难得一见的美景被我扑捉了下来,那也算是一种幸运,那天老家在下雨,没有月亮,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秀湖公园是嘉兴众多公园里的一个,也许算不上最大,但它也是休闲观景的最佳环境。嘉兴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的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大大小小的公园都有一汪碧水,更有数不清的绿树,看不够的花花草草,来二十天,我真的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安静,不急不躁,看不见一点垃圾,人文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真是令人神清气爽。
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看看这里的水,听蝉鸣鸟叫,欣赏十里荷塘的高洁淡雅,品尝各地美食,了解它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