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记忆中的痕迹 (随笔)
文/克然木·依沙克
第一部分
儿童时代
据父母讲,我于上世纪的一九五八年秋收季节(天山北部乃愣格草原原红山口村的秋收是在9~10月)在伊吾县前山区公所在地红山口(鸣沙山以西一公里处)村出生。母亲说我是早产儿,前山红山口的小麦8月中旬成熟开镰,那时是集体劳动,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劳动能力都一律参加集体劳动。
那年母亲怀着我参加秋收割麦劳动,那一天她骑着毛驴,前往麦田,在田边驴失前踢,母亲从驴背摔下,手中的镰刀扎进了母亲的大腿,顿时血流如注,幸好旁边有人把母亲送回了家,就在那天夜里不到月份的我出生了,比预期早。所以,我从小体弱多病,我姥爷对我的存活没报希望,便宰了两只大公羊特意给我办了满意月宴席。少儿时,我比同龄娃娃矮一头。
父亲依沙克·阿培孜,母亲塞提汗·贺加买提,两人是堂兄妹,可以说是包办婚姻,我爷爷36岁去世。解放前夕,我姥爷贺加买提作主,就把自己的唯一女儿塞提汗嫁给了我父亲依沙克。
解放后,我父亲参加了工作,被选送到乌鲁木齐学习会计,回来分配在伊吾人民银行工作。父亲后来调前山牧场农行分理处,又调牧场,2000年去世。
父亲兄妹三,妹妹泰坎汗也是由其叔叔贺加买提(我姥爷)包办嫁给堂哥阿不杜热衣木。姑姑泰坎罕开始在国营第四种羊场务农,后来被派学习妇产技术,当了一名牧区助产师。
姑父阿不杜热衣木在分场做保管,后来任分场场长至退休。他们终生未育,抱养一男一女,男孩成家后不久因病去世(42岁)。女儿现为伊吾县前山牧场职工。姑夫因病1998年秋去世,姑姑2009年去世。
叔叔斯马义从小体弱多病,一直是前山牧场牧工,生育6个孩子,1984年因肝病去世。
记得不太清,大概是我5岁左右吧,我父母经常吵架。父亲常在外,是因为工作还是有其他原因,不得而知。母亲是一位老实勤劳的农村妇女。上世纪60年代我们住乔鲁克爷爷家的东屋(一间),屋里盘一个大炕。我们兄弟俩,弟弟阿皮孜(后来改名为依米提)二~三岁,刚刚学会走路,父母动不动就吵,有时还大打出手。吓得我们直哭。不知是哪个年份,听大人们讲,我父母离了婚,我也不知什么叫离婚,反正,妈妈带上弟弟走了,也不知去了哪里。
我跟父亲搬出了原来住的房子,在场部附近的一间土坯房(兼办公室)住。父亲有一个长方形木箱,箱里有一杆黑色的长枪,可能是用于保护银行的钱。
由于房子门锁不严,一位叫江扎克的哈萨克精神病人常打开门进去偷父亲的糖浆药。惹得父亲大发雷霆,但人家是精神病,喝了又能把他怎么样。父亲说:“喝死咋办,把人喝死了,那可麻烦就大了!”。
江扎克其人:哈萨克族,据说:他们一家从阿勒泰逃难到甘肃兰州一带,动乱中江扎克与家人走散,流浪兰州街头。解放后被政府收容并在兰州读书,他的古汉语很棒,当时达子沟机关里许多汉族干部向他请教呢?不犯病时,有问必答,没有他不懂的,还会奏唱青海民歌。我们这些娃娃都爱跟他玩,听他讲故事、唱歌,还拿起自己的糖果给我们。大人们不让我们到他跟前去,怕犯病打伤我们,其实,就是犯病也从不打小孩。
据说,他从兰州民族学院附中毕业后,分配到驻军部队工作,后来因他误入了女记者宿舍,被连队关禁闭,并挨了连长一耳光。从禁闭出来后,精神错乱,被遣送新疆哈密。从此他的病情愈日加重,后来背也驼了。
他还会“看”手相,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坐马车去四分场,车上有江扎克,当时几个大人跟江扎克唠嗑。有人说江扎克会看相,当时我表弟扎克尔把手伸了过去让他看,江扎克看了看,没吱声,只是直楞楞看表弟的脸。表弟急了,向他讨话,他只说了一句话:你将来没出息!江扎克转过身把我的手拉过去,仔细地看了好大一阵子,脸上有了笑容:你要受苦,但是长大了拿笔杆子......还说了些什么我记不清了。不管他在胡说,还是真的会看相,反正让他说准了。表弟的确像他说得那样无所作为,四十多年的生涯里,除去未成年的时光,其他时光里以酒为友,最后因酒肝结束了生命,无儿无女,给养育他的父母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和痛苦。而我的确受了近八年的后母虐待之苦。步入青年时代后考上中专,学得本领,先后在县级党政机关做翻译、领导......真的拿上笔了。
到了1968年,江扎克背部出现了一个大包,不能直腰,精神已完全失常,平时念念有词,手里捧着书本,走到哪儿笔划到哪儿,尤其是冬日里,在雪地里写下一连串的文字。他常穿一件羊皮袿、皮裤。场部专门给他一间房子住,安排吃国营食堂,但他不住给他的房子,在农站机房堆放“六六”粉的角落做“窝”住,怀里揣着一大堆烂纸,书籍之类的东西。
他精神有所正常时,讲他在兰州,在部队的事儿,喜吹唱维吾尔民歌“阿思古丽”、“阿娜尔罕”、苏联民歌。他虽然精神有病,但从不招惹孩子们,与孩子们和睦相处。
江扎克说起来的确有点“文墨”。 当时总场办公室整日人不断。常遇到有人向江扎克问不认识的字或不会写的字,尤其是遇到“文言文”、成语、古语,请教江扎克,有人感叹道:可惜了,如果是正常人,他可是个人才啊!在前山牧场无人不晓的,带有精神色彩的江扎克在人生风风雨雨的冲击中艰难的走完疯疯颠颠的、可怜的一生,在上世纪的80年代,在自己脐血滴下的玉勒贵安静地走了!
我儿时出过险情三次,有惊无患,如今忆起才后怕。我记得,父亲在一个叫总场的地方上班,常数钱,可能是跟钱有关的工作吧。父亲当时有一匹大黑马,常骑马去分场,这马可通人性了,父亲如果去远一些的牧点。回不来,马又没草料,便把鞍具捆绑好后放马回家,马会回到家门口嘶叫或踢门板,家里有人就会出来把马牵进马棚里。
有一天下午时分,我去父亲的办公室,他让我把马牵回家,我说我要骑回去,父亲依我,便把我抱上马背(当时有马鞍),我没等坐稳就用手中的细条抽打了一下,马立即奔跑起来,父亲一手拉着马缰绳,一手紧紧抱住我,受到惊吓的大黑马狂奔至村西头的大菜园下面的草滩,父亲如果一旦松了手,后果不堪设想......说时迟那时快,父亲索性把我从马背上一把拽了下来,顿时天昏地暗,我好一阵才回过神来…这次险些丢了小命。
还有一次,我父母离异后的某年某月,父亲把我送到姑姑家里,当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是学习过分用功,还是其他原因,患上脑痛耳聋的毛病。父亲送我到伊吾军马场医院治疗,医生确诊以后,开了些药服用,父亲把我留在军马场场部松树塘亲戚家。大概半个月以后,父亲接我来了,来时还专门给我带来了一匹马。我们从松树塘往四分场赶路时,已是下午了,行至鸣沙山附近时,太阳已落山。马儿在踏着碎步行进,父亲哼着歌儿相并而去。突然,我骑的那匹马蹄被什么东西缠绕上了,马撩了几下后蹄便在草滩上飞奔了起来。鸣沙山一带地势凹凸不平,还处处有积水坑,马很容易失前蹄。马突然惊跑,我在马背上吓愣了,就像一尊木偶,一动不动地抓紧马鞍,脑子一片空白,风儿嗖嗖地从耳边吹过,眼睛已充满了泪水,是吓出来的,还是风吹出来的,不得而知。父亲也不知落在了什么地方,马跑到一座小桥上停了下来,已经到了红山口村,有两三家已点了灯,我这时才深深地吸了口气,转过身子往回看父亲在哪儿。不大一会儿父亲赶来了,他没等马停下,跳下马把我抱了下来,好一阵儿才说话,问我有没有事。不幸中的万幸,我逃过了一劫。
第三次是在 60年代的某一天,场办公室挤了很多人,父亲忙工作,我也不知啥时候也挤了进来,进就进了,手脚却闲不住,一会儿动动这个,一会儿挪挪那个,反正不使闲,我的贼眼不知啥时候盯上桌子放着的大头针,索性从盒里取出数根便放在嘴里含着玩儿,突然一根大头针被我咽了下去,我一下急了,赶紧给父亲说,父亲放下手头的工作,赶紧摸我的咽喉,一会儿摸肚子,有人催我父亲赶快送医院,我当即被送往场医院。医生看了看后说,没办法,只能送大医院开刀取出针。父亲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不知所措。这时,场领导于叔叔进来了,知情后,给我父亲出了个招儿,用淹制韭菜拌练过的猪油,饱吃一顿,会把针排出去。于叔叔叫人去他家取猪油,艾买提叔叔送来淹制的韭菜,这个办法确实管用,这次也是大难不死。

(作者简介):
克然木·依沙克,维吾尔族,中共党员,新疆哈密出生。长期从事党政机关专职翻译,爱好文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新疆作协,新疆作协文学翻译分会,哈密作协会员。独合译三部长篇小说,作品散见北京民族文学,上海文学,芳草,莽圆,西部文学,民族文汇,哈密文学,阿克苏文学,伊犁文艺,新疆日报,哈密日报。作品被中国少数民族作品选收录。有诸散文,诗歌在多个文学平台发布,近期有散文集待出版。

《华夏诗词文学社》通告:
各位诗友:本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对平台工作人员的尊重,作为诗者,《请尊重自己与别人的每一件作品,不剽窃,不抄袭,不一稿多投,不在群里频繁改稿,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投稿作品请作者要写上(投稿)二字。本群收现代诗,格式如下:
投稿
一.题目
二.文/作者(省份)
三:空一行后
正文******
本群可以投稿也可以分享互动,做到有赞必回。但禁止一切商业链接!本社为纯文学平台,禁止发黄、赌、毒链接!禁止反党、反国家、反社会主义言论!禁止在群中相互贬损辱骂行为!望大家严格遵守群规,守护文坛这片净土,静心创作,携手并进,为打造一流文学平台,而共同努力!加油💪
《华夏诗词文学社宣》
2021年5月12日
华夏诗词文学社团队名单
总顾问: 韩春见
燕赵风云人物,著名诗人。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科技促进会顾问,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诗词大赛评委副主任。“中国改革开放诗词终身成就奖”得主。《韩春见诗词歌赋序论集》《南湖红船赋》等作品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恩来纪念馆暨社会名流收藏,并在央视、《人民日报》等融媒体报道。其《南湖红船賦》《圆梦园赋》《云岭书画赋》《曙光赋~大钊魂》等名弛海外,声赫文坛。
特邀顾问:石生
世界著名作家.国家级编剧.当代文化名人。
特邀顾问:
国家一级作家:常跃强
特邀文学顾问:
河北一线诗人:付凤云
(特邀总监/付凤云)
山东校园作家:孟宪法
山东著名作家:王波
陕西军旅作家:段清华
总社长:石生
社长:赵继洲(副总编)
总监副总社长:王炳华
常务总社长:郭申虎(总编)
微小说散文:审稿总监:
杨长荣(总编)
常务副总社长:童话(主编)
现代诗终审总监:王炳华
古诗词终审总监: 张大千
主编: 朱建新. 塔娜
任泳儒.徐西珂
一分社社长: 朱建新
副社长:王兴文
二分社社长:总监:张大干
副社长:徐西珂
三分社社长:童话
副社长:柳爱萍
四分社社长:何全兴
副社长:塔娜
诵读投稿群社长:梦露
宣传部部长:
梦露:王兴文:赵继洲
英语翻译: 徐思静
特邀:
《金声玉音》文化传播公司杨浩然老师,专业制作音频配音、视频MV。配音员具备中国品牌声音,保证质量和效果,有需要作品配音的诗友,请联系:
13969166185
诗歌朗诵团队:社长:龍
叶淑娟-细细的雨
智昊-梦露-惜缘-
王慧贤-周莉莉
传奇.(男主播)
并非不同.(男主播)
徐志忠.(男主播)
全体编辑部人员
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华夏诗词文学社发布,否则请勿投稿。
4、为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作者在投稿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作品,纠改错别字,并按格式等要求投稿。
5、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等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华夏诗词文学社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经济等相应责任和后果。
7、以上条款,请各位作者严格遵守。
8、作者稿费据打赏费决定,10元以上反馈诗人百分之50,领取请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点赞不足一定数量者,本社将不再编辑刊发。
投稿热线:王炳华
13465675384
热线投稿:郭申虎
15877332069
平台投稿总编:管玲玲
13969166185
平台投稿总编:朱建新
15609904443
头条编辑:管玲玲
头条编辑:朱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