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红月亮》
作者:刘尚卿 演播:清荷

后 记
2018年3月15日清晨,当我在键盘上按下最后一个标点,心里长长舒一口气,我的红系列《红月亮》《红围巾》《红蜻蜓》终于完成了,我真想抱着书稿,美美地睡一觉,哪怕是长眠。
三年了,坚持的每一天,都是为了一份爱的信念,对文学、对生活、对我爱那片热土、爱的那些人物。借此,也对一直支持、关爱我的人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写作,需要灵感,更需要生活的积淀。1995年,我从铜川带着长篇小说《乐土》书稿回到家乡,我心里想,从此的作别,就像西边的云彩,不会再飘到心头。眨眼之间,过了20年,我却写下《红月亮》。红月亮的美丽、清美、高冷,原来并不为众多人记起。然而在我心里的位置一直在升跃,在盘绕,以至于生活有了诱因,创作有了灵感,就把它记录下来。
2018年1月31日晚,红月亮将会再现,有的朋友把这个资讯发给我,到晚上还提醒我,一定享受百年难遇的视觉盛宴。这些,都是由《红月亮》引起,而又和现实对接,让我无比的感动。
《红月亮》的创作从2015年10月开始,是我在手机上完成的。当然,这是李玉皓老师给我的启迪和教益,她笔耕于手机,绵延几年,从无更辍。于是,我也每天里,一有闲暇,都在手机上码着字,潜心《红月亮》,每早上发一段。我很惊讶,每一天的不间断,很流畅地写完,一年积累,竟然是一部长篇小说了。我是一个脆弱的人,写的过程中哭过,写完那天,是国庆假期,我一个人在家里又情不自禁地哭了,为里面的人物的境遇,为我的小说。
小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我写作过程中,有些很熟识的朋友对里面的人物对号入座,此谁他彼,但到最后,觉得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完全混沌起来。确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丰富的生活,给我们演义了多彩的故事,塑造了多样的人物。我在铜川煤矿生活了十几年,但丝丝缕缕的联系,从没有中断。那年、那月、那人、那事,就像纵横的山岭沟壑,一直记挂在我的心里。但是创作,就如地下产煤一样,挖下去,有土、有石,有煤,而采掘要的只是煤。煤是积淀,小说创作是积淀后的采掘,我当然要感谢生活,让我有了积累,并在深深的黑黑的巷道里采掘出一轮红月亮。
这是写煤矿和校园生活的一部书,也是尽我之所能。书稿写成,又忙着《红围巾》的创作。时见到老朋友西安惠安中学校长每世英,耳闻他在学校抓“321”师生激励评价,又抓“好人教育”,工作风生水起。交流之间,他鼓励把《红月亮》出版,稿送到师大出版社,编辑老师提了中肯的意见,又经过几番修改,才终而定稿。
《红月亮》问世,感谢生活,感谢给予支持、关心的所有人。

作者:刘尚卿,网名圭峰山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发表有长篇小说《乐土》《羊马年》《红月亮》、长篇纪实文学《留守中国》及诗歌、散文等。现为《画乡情》副主编。环球诗文与摄影公众平台特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