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来自韩城龙门

记得三十多年前从韩城来西安上大学的时候,交通极不方便,坐绿皮火车每个小站都要停靠,还要绕道咸阳换车头,摇摇晃晃地用满满一天的时间才到西安,当我提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走出火车站时天已经黑了,无奈只好住了一晚招待所第二天才到学校报到。

到了教室大家相互介绍自己,我兴冲冲地用李白的诗“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让大家猜我来自哪里?还潇洒地画了一个大大的黄河形状———“几”字,并在上面标明了家乡的位置,无奈大家还是猜不出来。我又急中生智地唱了一句秦腔《三滴血》片段: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里有家园……,总算是让大家知道了韩城是我的家乡,又有同学问是不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有酒吗?大囧,因为我也不知道。然而,从此“杏花”成了我的外号,我们那个年代流行起外号。

三十年后的今年夏天,当我和先生准备再次踏上西安这块热土时,在班级群里早早汇报“杏花”要来,大家约个饭。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大家选礼物,花椒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无奈当季新鲜花椒尚未开始采摘,恰好有朋友推荐韩城当地特产———花椒酒,携带方便又有保健功效,还能弥补三十年前的缺憾,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们有幸走进了距离韩城高速公路出口三公里的西庄镇柳村古寨,寻找朋友介绍的花椒酒。大雨过后天空湛蓝如洗,有几丝棉絮一样的白云在随意飘荡,碧绿柔软的柳枝轻抚路面,一阵阵浓郁的酒香直钻鼻孔,一座古香古色、干净整洁的厂房出现了在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韩城市古龙门特酒坊所在地。

说明来意后,销售人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细心地给我们介绍龙门特酒坊主要生产多个系列白酒,高、中、低各种价位都有,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而花椒酒只是其中的一个系列,有祛风除湿的保健功效。她还兴致勃勃地带领我们参观了琳琅满目的展厅、热气腾腾的酿酒车间和地下宫殿一样的黄土酒窖,让我们大开眼界,同时了解了古龙门特酒坊的“前世今生”。

韩城古称“龙门”,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韩城梁带村博物馆的出土文物就有精美酒器,而在近代西庄镇的井溢村和金城泊子巷等地方都有酿酒作坊,说明韩城自古以来就有酿酒、饮酒传统文化。1976年韩城县龙门酒厂应运而生,与汾酒的清香型、西凤酒的凤香型不同,龙门特酒具有集酸、甜、苦、辣、香五味于一体,是西北乃至全国卓而不群的白酒品种。曾多次获陕西省品牌金奖,一度成为人民大会堂专用国宾招待酒。1986年,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酒厂停办,龙门特曲从此销声匿迹。

2015年,龙门特曲酒制作工艺被认定为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继承发扬韩城非遗文化和群众念念不忘的龙门特酒情结,2018年4月,历时三年,耗资千万、占地面积数十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韩城古龙门特酒坊建设完成,共拥有发酵池60个、地下酒窖2000平方米。目前,设计年产量共200吨,酒坊存储量达240余吨。

销售人员神秘的问我们酒好喝最关键的是什么?我们一知半解地回答是原材料和工艺吗?而她笑着摇了摇头,非常认真的告诉我们龙门特酒之所以口感好、香味浓有它的独一无二之处:酿酒采用的是韩城芝阳甜水沟的纯天然山泉水,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使用西北地区优质红高粱为原料,纯粮食酿造,口感香醇;聘请了原龙门酒厂的高级酿酒工程师,秉承古法制曲和固态发酵等传统工艺,保留了粮食酒的醇香;酿好后存放于柳村古寨上冬暖夏凉的黄土酒窖老熟陈化(储藏),恒温恒湿的环境更适合微生物的充分发酵,使得酒味爽口而绵长;最后由经验丰富的调酒师调制,同时加入了收藏家珍藏的三十年前的原龙门特曲酒,反复实验精心调制而成。因为韩城处于黄河秦晋大峡谷的最南端,地理位置和气候兼顾了陕西西凤酒(凤香型)和山西汾酒(清香型)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秦晋融合的地域特色,形成了龙门特酒清凤兼香的独家香型。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缺一不可,才使得它在群众中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认知度。

朋友来了有好酒。如今,我们开车去西安只用两个小时,所以决定多带几箱龙门特酒、花椒系列酒作为韩城家乡的特产,分赠给西安的朋友,自豪地告诉他们“祖籍陕西韩城县,龙门特酒美名传”,这座千年古城不但有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和司马迁的故事……,还有龙门特酒,真正是“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心中非常期待三十年后的再次相聚。



樊春亮,女,1970年出生于陕西韩城,爱好文学和韩城当地民俗文化,先后在《韩城文学》、《渭南网》、《都市头条》等公众号发表文章5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