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叉,我甚至在九宫格输入法没能打出这个词组,很多记忆遗失在漫漫岁月长河里,包括记忆里的一些人、事、物。所以有了“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的是纪录与传承,为的是我们使之交付于子孙后代在延续中交付给时间,纪录繁衍刻录生息,让时光隧道回望时有迹可循……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看到一位师傅在晴朗的午后,利用有限的工具精心的打造这枚复古又现代的锅叉,我真的就不会再想起这伴随童年的纯朴味道里的老物件。此时它瞬间打开我记忆的闸门,碎片般的记忆温馨的涌上心头,像这个午后静谧的时光,间或轻巧的凿刻,包括浅浅的满足的微笑,记忆代领我们瞬间穿越……

这种木制的锅叉,在儿时家家必不可少,十印(量词)一口的大黑锅,油量油量的,锅底有时是水有时是菜,上面放上这井字锅叉,锅叉上面是饭盆儿,或者别的什么菜,然后盖上锅盖,灶下火起,顷刻间沿着锅边袅袅的热气升腾,香味渐起,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清晨醒来爬起,厨房里妈妈腾云驾雾的身影若隐若现,我们团坐在桌前,一日三餐过春或秋或冬或暖,平凡的生存平安的长大……

而今,那时光已经久远,那清晨已远去,那记忆里的锅叉,安静的挂在墙上就没再拿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