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迁的玉皇李节
文/惠琴
终于回到李家迁了。我和老公自驾的车刚行至村口,老公的一个小叔叔从打开的车窗里笑着给我们递进来一捧熟透了的玉皇李,我们没有寒喧,没有客气,一切喜悦、一切兴奋都凝聚在这一捧玉皇李上了,他继续他的接待,我却迫不及待地将一颗又大又黄的玉皇李一分为二,一半塞进正在驾车的老公嘴里,一半咬进自己嘴里,哇,皮脆里糯,浓香四溢。
李家迁的玉皇李节就从这一刻,拉开了帷幕。老公的老家就是李家迁行政村里的一个自然村,因此对于回家的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停好车,我们来到村委会的院子里,当时是七月十九日下午五点左右,八孔石窑的大院子里一派节日前的热闹气氛,进门的左手边是已经搭好的戏台,扩音设备全部到位,右手边是与八孔石窑垂直的一排平房,厨房就设在这排平房里。嫁给老公几十年,早已成了他们大家庭中不分彼此的一员,我在院子里拣韮菜、掰豆角、洗面皮、做凉粉的一圈圈人群中,寻找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拥抱、握手、啦家常⋯⋯
走进厨房,猜想中的本家弟弟果然在厨房一如既往地付出着,湿透了的红短袖叙说着灶台边的烟熏火燎,火口上炖着的一大锅红烧肉块,嘟嘟地往外冒着热气,过洞连着的另一间房子里,一盘盘炸到金黄的酥肉丸子整齐地摆放在那里。那份看得出的精心感动到人的心底,不用说,这个弟弟将他在城里开饭馆学来的十八般武艺,全使出来了……
走近八孔石窑,中间几孔是用来接待宾客的,我们回去时,已有好多延安、西安以及县城来的客人,每个接待室的茶几上,都摆放着金灿灿、亮晶晶的玉皇李,每一颗都玲珑剔透,一看就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客人们吃着玉皇李,相互讲述着关于玉皇李的动人故事。
不一会儿,在父老乡亲的万般照顾下,宾客们和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享受到了最高级别的待遇,吃到了陕北大烩菜、手工馍、炸油糕,还有酥肉丸子红烧肉,这完全是过年的规格呀。
吃完饭,时间尚早,我和老公就去李家迁的田间地头走了一圈,农村长大的我俩,都被李家迁乡亲的作务庄稼的水平震惊到了,田间地头的边边角角都整齐利落,庄稼长势更是喜人,形态各异的庄稼绿油油的罩住了地皮,高的、矮的、粗的、细的、长藤的、短蔓的,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真的让人有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感觉。最引人注目的是玉皇李树,成片的、零散的,就连脑畔上、院子边,看到最多的也是玉皇李树,每棵树上都结满黄灿灿的果子,将枝头压得很低,纯朴善良的村民,更是让人感动,只要是碰到摘李子的人们,认识不认识的,都让你敞开了吃,而每家的口味,都像专业调味师调出的味道,酸甜可口汁水充盈。可见,近几年在村支书刘建元的带领下,村民们不但庄稼连年丰收,逐渐富裕起来了,现在他又带领村民大量栽种玉皇李树,而且将玉皇李也作务到了极致。据史书记载,玉皇李也叫玉黄,又名桃李子,它既能生食,也可熟吃,而且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许多微量元素,我们期待并祝愿李家迁的玉皇李走的稳健,走的长远。
今年的玉皇李节,再次充分彰显出家乡人民的传统美德,二十日是第二届玉皇李节,十九日下午便是聚客的日子, 除丰盛的晚餐外,晚上还有陕北大秧歌、说书、道情等传统节目助兴,特别是篝火晚会上,著名歌手镐天的两首陕北民歌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激情,让大家翘首以待第二天一一七月二十日李家迁的第二届玉皇李节。
七月二十日上午九点钟,烟花爆竹宣告了玉皇李节正式开幕,贵宾席上一盘盘饱满圆润的玉皇李张扬地透露了今年玉皇李的丰收与成熟,村支书的开幕词振奋人心:李家迁是附近有名的好村村,村民厚道务实,团结互助,近年来在年轻有为、踏实有魄力的村支书的带领下,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拓思路,文化引领,正在寻找一条更适合李家迁的发展之路。
会议流程每一环都紧扣主题,精彩的文艺节目深受人们喜爱,新颖的采摘环节将这一民俗文化节的气氛推向高潮。
玉皇李节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完后,纯朴好客的村民在党员活动室的院子里做了几十种可口的小吃,笑盈盈的面孔,地道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利落的手法,干净整洁的环境,让宾客们吃到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别具一格的玉皇李节,全方位折射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美德,玉皇李节虽为民俗文化节,但它有肥沃的生存土壤,由于村镇两级政府密切配合,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干活有劲头生活有盼头,在这一肥沃的土壤里,李家迁才会像盛开的鲜花一样招蜜引蝶。
离开李家迁时,我和老公采摘到车座位旁都放满了箱子,回到延安,我们将玉皇李分送给朋友们,吃完后,他们记住了李家迁,更忘不了李家迁玉皇李鲜美甜糯的口感,明年玉皇李成熟的季节,我们一定拿着大筐,不见不散,再去采摘,再睹李家迁的无限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