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写作的三个三点体会
谈诗词写作,需要高深的理论功底,我不具有这方面的底气,黄主席非要赶鸭子上架,多次推诿,无法逃遁,怯怯上场。
囊中羞涩,无余粮可支,只能现炒现卖,谈自己的习作及其体会。请大家谅解!

诗词创作中三个三点体会:
第一个三点体会——三美:1、形式美,2、语言美,3、意境美。
第二个三点体会——三有:1、有人,2、有我,3、有事。
第三个三点体会——三性:1、思想性,2、时代性,3、艺术性。

一、 诗词的形式美(音律美)。
诗词的形式美,其实是诗词的基本要求或本质要求。诗词离开了其形式,那就不叫诗词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数千种词牌,她就像花园中不同的花色,森林中各色树种,大海中涌起的波浪,蔚为壮观。而且是遵循法则进行排序的,从而产生特有的美,这更像我们公园的景观,看似自然,确是匠心所就。

1、 简单的形式美,诸如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等词牌。其句式的限制、字数的限制,对仗的构成等形成其特有的样式,从而构成特有的美。

2、 内在的形式美(音律美)。
这里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挤韵、撞韵、重韵。

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韵脚同韵母的字。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撞韵:是指不用韵的那一句(如绝句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如: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用了同音字作韵脚。

其二关注的是音调节奏,如:。五言的二二一、二三,七言的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等。

其三关注的是对仗。对仗最忌“合掌”。(上联树枝,下联树叶,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其四关注律诗八病: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

所谓平头者,前句上二字,与后句上二字同声,如古诗“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今欢同声,日、乐同声,是平头也。

蜂腰,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

鹤膝,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

所谓大韵者,如微、晖同韵,上句第一字不得与下句第五字相犯。阮籍诗“微风照罗袂,明月耀清晖”,是也。

所谓正纽者,如溪、起、憩 三字为一纽,上句有溪字,下旬再用憩字。庾阐诗“朝济清溪岸,夕憩玉龙泉”,是正纽也。

所谓旁纽者,如长、梁同韵,长上声为丈,上句首用文字,下句首用梁字,是亦相犯。诗云“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此旁纽也。在七律如杜诗“远开山岳散江湖”,山、散为正纽。如“丈人才力犹强健”,丈、强为旁纽矣。此外又有双声叠韵之法。

1、格律诗的语言是文言文,或者说是经过深入加工过的口头语、白话文。

登鹳雀楼王之涣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门窗吟
收容原始态,挡住北来风。
莫谓框间小,推开景不同。

水调歌头*开封颂
数座帝王殿,一摞轴中间。试掂多少沉重,层累鬼神寒。片瓦宫廷故事,寸土花胭浸透,千古宋词巅。杨氏岳鹏举,忠烈啸长天。

3、 语言的多义性
台灯
无求通透亮,但得眼前光。
寸寸光阴聚,明天未可量。

4、 语言的惟美性
春到苏家河
高楼雾里树沿河,窗鸟枝莺不尽歌。
芽蕾三千攀细柳,停看凫弄一池波。

一剪梅*盼月
一把相思醉满天。夕照云浮,老树堤边。渔舟摇碎一湖红,孤鹜衔
愁,天地成烟。
看尽沉霞玉兔悬。心在千程,愿往冰盘。微风夜色寄霜凉,纵接函
书,能读何言?

登葛庙马鞍山
冬阳虽暖冷寒存,峦瘦当无春日喧。
荆乱枝横须拨路,叶浮脚下总惊魂。
勘明脚印牛王事,指点茶山陆羽痕。
辞岁登高期望远,伴云遍看小楼村。

左哲夫,合肥庐江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近年旧体诗散见国内知名平台及《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等。作品入选“诗刊年选”《我们的战疫》,有在全国赛事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