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粽子
诗 || 姚传华
五月初二那天下午,老妈打来了电话,说是包好了粽子,让我去拿。我告诉老妈:我在乡下,初三下午能回去。
“那我就把粽子泡在水里吧,最晚明天哦,时间长了粽子就变味了!”老妈一再叮嘱我。“好嘞!老妈,明儿见。”
五月初三。
一大早就下起了雨来,淅淅沥沥的,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记挂着老妈的粽子,所以尽管姐姐一再挽留,我还是让外甥开车送我回肇东。没想到的是,到师母家楼下时,雨居然停了。
客厅。
老妈的孙女杉杉正坐在茶几后面,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上网课,她和我打了声招呼后就低头继续敲键盘了。老师李景宽书房的门敞开着,景宽老师端坐在宽大的写字台后面,正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老师肩宽背厚,但是头发却很是稀疏,头顶上已然寥寥无几,周遭仅存的头发,每一根都在杂乱无章的灰白里诉说着岁月的无情。那情形倒像极了是镶嵌在门框里的一幅沧桑的图画。
老妈(也是师母)抬起手拍了三下,声音不轻不重:既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又怕惊扰到老师。我轻轻的朝老妈摆摆手,示意她别再拍了。随即走向书房。
景宽老师正在写小楷。以往老师每写完一幅小楷都要分几次发给我看看。我这个学生是混世魔王,有个特殊的爱好:越是亲近的人,我越是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所以我经常挑老师是否哪个字写的不对!哈哈,结果是有很多字是变异的,就是那个写法!景宽老师并不恼我,一如既往的写完就拍照发给我看。
景宽老师发给我的小楷越写越好!实际上的字比照片上还要好很多!景宽老师觉察出身后站了个人,扭头看了看我,并没有感到意外,慢条斯理的收起了小楷纸,把笔盖上笔帽。乐呵呵的说:“我一看这天放晴了,雨不下了,就知道你回来了!” “哈哈,那是,那是!”我一边油腔滑调的应承着,一边四处撒目:看看哪有没有好吃的!心里却在合计:这老头真是神记忆力!以前不经意的说了那么一段糗事,说自己出门不带伞,交下了老天爷,从来不淋我……这些话他居然都还记得!
“妈妈,您在哪呢?”电话里传来女儿焦急的声音。“我在李爷爷家呢,怎么啦?”
“我钥匙没带!”
“我马上回去。”我急匆匆去门口换鞋。
“华,等一下,老妈给你装粽子。”平和而带着温度的声音把我的急躁压了下去。
老妈从挨着厨房的阳台里拎出一个小红桶,放在餐桌上后,转身拿出一打黑色方便袋。这着实吓了我一跳:啊,要用垃圾袋给我装粽子?老妈用手翻了翻,翻出一打透明食品袋,拿出两个套在一起。我长出了一口气,嘴里嘟囔着:吓死我了,我以为用这黑袋给我装粽子呢!
“咋也不能用垃圾袋给我姑娘装粽子呀!”老妈边说边从桶里往袋里捞粽子,景宽老师站在一旁,也不说话,一直是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娘俩。
这粽子一个个的捞在袋子里,我的记忆猛地抽离了,回到了去年的今天,也是这样的袋子,也是忙忙碌碌的老妈,就连景宽老师脸上笑眯眯的表情都没有变,可是,三百多个日夜却悄悄的溜走了……
人依旧。
恍惚间却看见老师和师母的白头发比去年多了很多。我心里酸酸的,眼睛热热的。“老妈,够了,够了!”袋里装的粽子已经比去年的多了。
“这些都给你,都给你。”老妈继续捞着,桶里的粽子一点点的见底了:五个…四个…三个……
我偷偷的转过身,迅速的用袖子抹了一下眼睛!拎起桌上的粽子转身就走。匆忙间换上了鞋,我没抬头碰触他俩的脸,恍惚间:眼前两双弯曲的腿……我的眼睛又是一热。
我转身打开防盗门走出去。“华,你鞋没拉拉链……”背后传来老妈提醒的声音。
“我进电梯就拉。”电梯门合上的那个瞬间,我把粽子紧紧的抱在胸前……
2020年6月27日



作家简介:
姚传华, 出生于肇东市昌五镇。大专学历。
四川阆中文联九二届诗人,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初时开始习作诗歌。现在从事指导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级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及写作工作。每年都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百余人。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蓓蕾诗报》《塔哈河》《五味文学》等多家报刊物。曾获得蓓蕾文学作品一等奖,“黑土地杯”二等奖等诸多奖项。多年来,多次指导学生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作品。2018年,指导学生赴北京参加全国作文大赛现场赛,有两名学生喜获金奖,三名学生喜获银奖,五名学生获得铜奖。2019年创刊《早慧小作家报》《博爱小作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