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教文墨香》家教篇
家庭教育要用良好的心理暗示
文/韩积蕊(山东)
科学证明:人是自然界中唯一接受暗示的动物。
有一则《小和尚打灯油的故事》,小和尚接受了不同的心理暗示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位老和尚让一位小和尚下山打灯油,临行前对小和尚大声说:“下山打灯油,不要洒了,假若把油洒了,回来责打二十大板,不准吃饭。”小和尚提心吊胆地应允而去,回来的路上,心里紧张,生怕灯油洒了,一路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好不容易捱到寺庙,结果灯油洒了大半,遭到了老和尚责骂。这一情景被庙里的主持看到了。
第二天,主持让小和尚继续下山打灯油,轻轻地说了声:“快去快回,我相信你的能力。”小和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屁颠屁颠地下山去了,回来的路上,高高兴兴,端着灯油,观赏着一路美好的风景,听着鸟儿的鸣唱,心情愉悦,不知不觉回到寺庙里,灯油一点都没洒,得到了主持的赞美和大家的好评。
不良的心理暗示会产生相应的负效应。

在四川大巴山区的一个小村里,有一位老人到乡镇卫生院就诊,一检查,医生说他过度吸烟导致了病变,可能是患上了肺癌,建议到上级医院确诊。老人一听,吓坏了,十个癌症九个死,回到家里,蔫了,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一副病秧子模样。
第二天,他儿子用独轮车推着他,到县医院检查,老人躺在车上,唉声叹气,闷闷不乐,连鸟叫都嫌烦,山路崎岖,一路颠簸,好不容易来到县医院,经过医生检查,主治大夫说:不是肺癌是结核,不碍大事。老人这一辈子从没到这里诊过病,对县医院的大夫十分敬慕,主治大夫的一句话犹如特赦令,老人心理压力烟消云散,回家的路上,老人精神振奋,说儿子来时一路辛苦了,用独轮车载着儿子推了多半路。
这个典型事例是医学专家讲座讲述的,深刻说明了人类接受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导致不同的心理效应。
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教子心切,动辄训斥孩子;“你真是朽木不可雕!怎这么笨?”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笨,不是学习的料,不经意间给孩子贴上了“笨”的标签。而懂得教育的家长则会鼓励孩子:“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你的智力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相信你一定会赶上去!
如今众媒时代,大众参与传媒,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智能手机、社交网站、公众号、自媒体、短视频等各类信息载体日新月异,各类信息层出不穷,充斥着我们的耳目。

家庭生活中,家长不要信口开河,乱讲一通,应练就火眼金睛,分辨真伪,学会筛选信息,说话讲究分寸,给孩子们播报好消息,传播正能量,让孩子积极向上,正气阳光。不要报道负面信息,误传负能量,以免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长正确的、适时地对孩子运用良好心理暗示,将对孩子思想行为产生良好效应。
平时养育孩子关键在于正确教导和引领,每天看好的,听好的,说好的,做好的,我们就能得好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简介: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康庄人。民盟临清总支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市家教名师,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擅长书法、篆刻。1988年30岁开始写作,编著六部书稿,出版三部:1990年出版《史地歌诀》1991年《新编历史歌谣》荣获地区首届优秀图书三等奖。2021年主编《家教文墨香》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著书立说搞讲座,举办读书报告会。为政府为百姓做公益。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