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去参军同坐一个闷罐车箱的战友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个年代的年青男儿,都想成为一名军人,去报效祖国,只要年满16一22岁的青年人,都可以报名参军,咱们公社每年都招收海陆空的人数几十人,原则上考取了的,年龄稍大的优先走,我已18岁了,这年听公社秦秘书讲,说是照顾黄冈革命老区,北京空军某部来黄冈招收一批兵,并选定在我们县的团风,黄州,淋山河,但店区域招收500多优秀青年,这回我决心报名应征,记得从十一月开始征兵动员,到报名登记,体检政审,录取通知,近两个月的时间,加上军、地两方的反复政审后,十二月中旬,我正式接到了“入伍通知书”,这时我高兴极了,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是我的心愿。部队领导特地到我家进行了家访,二十号后,我们换上了“65式”军装,空军服是上绿下蓝,被子背包等军用物品都已发放,换装后,接兵领导给我们新兵两天的亲情活动,临走前忙着照相。走亲访友等,时间紧张而又快,二十七号下午正式集中了,我们团风的新兵集合在政府礼堂,晚上是要在这里睡一宿,晚饭后,在接兵领队对新兵一个小时培训打捆行军背包,这天晚上实在是太热闹了,有父母和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前来送行,还有公社大队领导欢送…………在道别前来相送的亲人后,就熄灯睡觉了。第二天五更哨子吹响了,迅速起床,大家在紧紧张张,忙碌整理好行军背包。集合整装待发,新兵列好队,步行到团风的长江轮船码头,路程约二千米,到达码头后,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轮船坐下,不一会船即将离开团风水码头,沿着长江下水驶去,这时天还未亮。经过两个时辰的水域行驶,轮船已到达了长江南岸鄂城县码头。起船列队步行到火车站。码头到火车站的路程有6公里左右,我们到达后,只见其他接兵队伍也相继到达了火车站,新兵临时编成了班、排,接兵领队带着我们按编好的车箱,各自就位上车。这是一列闷罐“军用”接兵专车,每个车箱约坐60人左右,上完车后即将发车,只见火车头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缓缓地启动,咔嚓咔嚓慢慢离开了鄂城火车站,往北行驶着,几个小时到达了孝感兵站停车了,到站后,通知新兵下车吃饭,大家在兵站休整了两个多小时,火车往北行驶着,经过三夜三天的路程,于一九七一年元月一号早上也就是元旦节,火车顺利到达了内蒙古包头市火车站,刚到时。这里天气非常冷,南方的新兵一下子对这里气温还有点不适应,只见每个人的头发和眉毛都结成了一层雪白的霜,估计温度是在零下二十度左右,我们有序地下了火车后,又转乘军车到达新兵训练营………这一晃五十二年过去了,回味这段从军路真让人感慨万千………回忆我们这批年青人的军旅生涯,正好是我们国家还处困难时期。美帝国主义超级霸权,加上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挑衅。我们在部队服役的数年里,时刻处于战备状态,为保卫国防建设,祖国的安宁,贡献了我们的青春。特别是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部在执行毛主席签发的援老抗美作战“命令”,参战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战争考验,真正把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党的事业!如今我们年纪大了………这段光荣从军的记忆,让我们沥沥在心,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空军第11期歼击机飞行学员参战老兵张蕴宇(中)和空军参战老兵杨松成(右)本人(左)在一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中国老兵网》总部
常务主任:杨 勇(右)
《中国老兵网》总部
总 监: 贾铁军 (左)

经报备审核批准我们
CCTV央视华人栏目吉林记者站
为新闻媒体活动中心成员
并发来授权任命图文证书
吉林记者站全体成员表示中心感谢




《中国老兵网》
参战老兵阵地立功获嘉奖
杨松成 靖自扬 张蕴宇
三位记者参加采访,编辑 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