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枫简介】:
叶学锋,女,笔名雪枫,樱花岭诗社副社长。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四川省诗歌学会、金牛作协会员。上百首作品入编国内外书刊。部分作品被中国、英国翻译家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
【诗观】: 用心写诗,让灵魂在诗歌中飞翔。
如果在中年遇见你
作者|雪枫(中国四川)
英译|Gerry Spoors (英国)
如果在中年遇见你
我不会问你的过去
我不去触碰那根敏感的神经
不去揭开尘封的记忆
如果是美好
我没有参与,不能感同身受
如果是伤心
我不想看到你脸颊滑落泪滴
如果在中年遇见你
我依然怀揣一颗少女般的心
初心不改,只求心心相印
但我不会像年少时那样痴迷
心灵若没有感应
我会选择主动放弃
如果在中年遇见你
我的心灵探测仪
收到了你发出的爱的信息
我会惜缘
亲爱的,谢谢你,余生不长
我们共赴
爱之约,心之旅
(2022年7月20日)
If I Meet You in Middle Age
By Xuefeng (Sichuan, China)
Tr.Gerry Spoors (UK)
If I meet you in middle age
I won't ask about your past
I don't touch that sensitive nerve
Or uncover the dusty memories
If it is good
Not involved, I can't empathize
if it is sad
I don't want to see tears rolling down your cheeks
If I meet you in middle age
I still have a girlish heart
I won't change my original intention, but just seek mutual understanding
I'm not as obsessed as I was when young
If I'm not telepathic
I'll choose to give up voluntarily
If I meet you in middle age
My mind detector
Must have teceived your love message
I will cherish
My darling, thank you, the rest of our life is short
Let we fall in love
And take the journey of life together
(July 20, 2022)

英译:Gerry Spoors 来自英格兰东北部,一生都在写诗。专业人士,博士学位,他是特许
化学家和皇家化学学会会员。他的新书《红袍的亚瑟》已出版。

诵读者:晓晨飞扬,本名陈阳,国家级主任播音员,辽宁省金话筒奖获得者,曾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以人物的眼光和格局去寻找感应
今音(雍赓)评论:
诗歌着落于“中年”这个大局为重,首先是从心智上不会迷失。这种形式表现在三个自然段的假设排比上。展现了以修辞手法来丰富诗歌的活跃和底蕴,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区别了一般诗歌创作在形式上的刻板和呆滞。
其次,诗歌人物在尽情享受由“中年”带来的精神上更加的自由和释放。只因为心智的不迷,自然也就保持了对情魔抗衡的并与之平衡的方法,相比青年的青涩和老年的滞后或被动,就“中年”的滋味而言,会比这两个年龄段来得更加醇厚,它如酒香飘逸和自由自在的灵魂驱动于三个段落的结构以及行文方式。
其特征在于不堕落、不迷失和不作为。在现实中,有的人享受爱情滋味的时候,就把它看作是长在自己身上的肉一样,稍微有点不顺,就会痛不欲生和痛苦难当,因为要把这一份权利进行剥离,非常难。而爱情的权利本身就是带有魔力的,足以让人迷失心智。但是在这首诗歌当中,所看到的是人物在心境上所处于的清状态。由看得清,辨得清的观念来积极引导自我,而不是教育别人如何。这是诗歌所表现的人物具有内省义。
第三,这首诗歌还有一个追根和溯源。之所以选择以“中年”为题,人物的曾经包括青年期的综合状况,在三个段落当中也留下印记的说法,是在于“感应”。诗歌人物要求的乙方没有求全与苛责。这一点的敏感和所谓的重要,它是建立在了平等和尊重这一块。这是诗歌已经涉及到了对人品的认知规范。会发现对乙方的要求是没有大的出入,但也没有太过放纵。这是诗歌人物的王者心术。
第四,关于“你”的职业要求。这是把一个面放在了一个拓展的视野或者说是一个高度上去认识。因为“你”的职业不同,有时候在“中年”很难遇见心仪。为了遇见“你”,诗歌人物必须和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去打交道,如果一味靠道德和刚正不阿去物色,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反复,这个反复也就是诗歌第二段第五行和第六行,“心灵若没有感应/我会选择主动放弃”,看的出,这个主控权还是在甲方手里。这也是诗歌人物“中年”秉承的独立和自尊意识,相对青春期则是成熟多了。那么,像这首诗的格局和眼光,或许有的人看不到诗歌所提示的一条退路的意义。
作者:雪枫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