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漫咏
文/叶扬
回首峥嵘岁月稠,风光无限上层楼。
大河东去天边涌,胜景西来眼底收 。1
扑面粤风情骀荡,沁人桂韵意绸缪。2
才惊江壁想神女,又见海帆撩白鸥。3
塔耸锦屏文脉秀,桥横天堑彩虹浮。4

摄影/何华文
银鹰托起腾飞梦,高铁抛开羁旅愁。
合作园区襟粤桂,联通丝路写春秋。5
岂唯醇茗列方贡,更有珠光耀极洲。6
丽港标箱频吊运,骑楼旺铺任盘遊。7
环城绿肺长滋养,广信公园正造谋。

摄影/何华文
天马凌空蹄踏燕,龙舟击水桨争流。8
鳌峰羽笔生琴剑,石表鹊桥呼女牛。9
下俚歌飞霞渐蔚,禤狮桩舞艺殊尤。10
东融西拓臻佳境,移县增区豁远眸。11
云岭皇皇三宝殿,丛林缈缈四恩庥。12

应知菩萨现昭世,且看春阳踵僻陬。13
粉着桃花蜂点赞,红分仙迹袂双投。14
穷根除罢小康至,故壤振兴嘉愿酬。
免费黉堂逾盼想,廉租屋宇足需求。
欣欣民本连霖洒,莽莽森城啄木啾。15

山水同欢八彩日,干群共舞五星旒。16
崭新时代添华彩,文化名城致令猷。
七里系龙浑砥柱,九嶷擎帜亦昆丘。17
莫疑桑海猛陵野,系老虞翻知县舟。18
北沐南熏趋化治,抚今思昔数箕裘。

但凭文思百千载,难计俪辞完满逑。
因我庸庸修尚浅,为君戚戚说难周。
茶山桂水好依傍,雉堞土城宜卜修。19
即使残垣苔影绿,依然王气剑芒留。20
梦中每仰六贤像,敬上还需三美篘。21

陈氏春秋悲已佚,人文渊薮喜长遒。22
陈临喻猛皆仪范,赐子赠刍诚载帱。23
世有杏坛民万幸,生逢董奉体全瘳。24
保民兴学士名燮,研佛传经子姓牟。25
二马姓扬登甲第,三元亭立镂蟠虬。26

吕仙灵阜行吟朗,韩将浮桥横渡悠。27
淮海古藤疑醉酒,绣江春雨认鸣鸠。28
坊讹荔火苏仙笑,窖出蛇醅黄福讴。29
烈烈钱监掀焰盛,清清冰井漫泉柔。30

门楼曾为阳明造,书院难忘廷举筹。31
崇焕驱金燃炮引,冕钧铺轨立潮头。32
通商何止千年越,关口早将百票邮。
嚷嚷物流交割地,熙熙漓水往来艘。33
圮倾文庙复迁建,崇敬棂星未歇休。34
管控西东三总府,辉煌岭表一交州。35

政声昭誉苍梧播,景物幽奇妙笔勾。36
唐宋明清俱往矣,风云潮浪尚来否?
逸仙驻节讨军阀,言志任公轻贵侯。37
济济芳邻通异代,熊熊赤炬聚同俦。38
常怀远志宜乘胜,永葆初心屡创优。
在水一方都会美,连天五岭舜风裒。39
于斯敢问何能尔,海纳百川争上游。40

注:此诗为排律,通篇押“十一尤”韵,52韵104句728字,韵脚字无一相同。联句之间符合黏对,除首尾两联四句外,其余联句全部对仗。
1.梧州位于浔江桂江交汇处,交汇后形成西江,东去流入广东境。“抚河(桂江)清,大河(浔江)浊”,在此形成一清一浊的鸳鸯江奇观,“鸳江春泛”是梧州八景之一。
2.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与广东接壤,历史上作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广府文化在此得以孕育、流播和发展。梧州曾是广西的龙头城市,有“西江明珠”之称。
3.江壁,指位于西江上游的长洲水利枢纽,化用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诗意。神女,此处指西江河神龙母。梧州新打造的人工大湖——苍海,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环绕苍海建设的湿地公园成为了水鸟、候鸟的栖息地。

4.允升塔,当地人习惯称文笔塔,矗立在锦屏山上。
5.粤桂合作试验区,位于两广交界处,由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各自划出土地共建共管。梧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通江达海,灵渠桂江通道直达梧州,连通浔江、珠江,可从广州、合浦出海,是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
6.梧州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被列为名茶。梧州,人造宝石之都,宝石产品远销全球各地。

7.梧州河东城区遍布骑楼建筑,街区商业繁荣,有“小香港”之称。
8.梧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树立着“马踏飞燕”标志。
9.蒙山县为纪念梁羽生,将鳌山公园改名为梁羽生公园,鳌山宝塔有梁羽生题写的楹联。藤县石表山风景区建有玻璃桥,名曰“云海鹊桥”.
10.泗洲岛是观看日出日落的好去处,下俚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异、惊异、最优异。藤县禤洲狮高桩技艺超群,获得“世界狮王”殊荣。

11.十年前梧州区划调整,苍梧县城搬迁至石桥镇,原苍梧县城所在地龙圩镇划归新设立的龙圩区。
12.梧州白云山上建有四恩寺。
13.化用“有脚阳春”之意。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后遂以“有脚阳春”称誉贤明的官员。
14.仙迹桃花岛是苍梧县一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土地入股有分红。投袂,挥袖、甩袖表示赞成,立即行动。

15.“梧州啄木鸟”微信公众号,是市民通过网络向有关部门直接反映市容市貌等事关民生问题的平台。
16.八彩—— 王充在《论衡·骨相》中说,尧眉八彩。此处含舜日尧天意。
17.系龙洲是西江上一小岛,去城七里,也叫七里洲。“龙洲砥峙”是梧州古八景之一。梧州白云山乃九嶷山余脉。昆丘,即昆仑山。

18.李白诗云:地远虞翻老。 虞翻乃三国名士,以耳顺之年被贬交州,前后十多年,为当地士子讲学,开岭南一代学风。 期间徙猛陵县并终老于斯。 现猛陵为当地一个自然村,县址已废。
19.雉堞土城—— 苍梧王城,由赵光兴建,为梧州建城之始,至今已有 2200 多年历史。据清同治《苍梧县志》记载,王城初为土城,“依茶山,傍桂水,大江绕其前。”
20.王气剑芒—— 梧州八景之一的“火山夕陷”,与越王埋剑的故事有关,前人有诗云 “埋剑吐芒宵烛汉”。

21.六贤像—— 古苍梧有六贤祠,祀汉代三陈三士。篘,用竹编成的滤酒器具,也借指酒。
22.陈氏春秋—— 西汉广信(今梧州)人陈钦,屈大均称之为“粤人文之大宗”,为《左氏春秋》重要传人,一生研究《春秋》、《左传》,著有《陈氏春秋》。
23.赐子赠刍—— 赐子,民谣颂汉代苍梧太守陈临:“苍梧府君惠及死,能令死人不绝嗣”。 赠刍,勉励他人从小善做起之意,在此用以称赞汉代另一苍梧太守喻猛。 他清白为治,礼化教民,受到百姓称颂。载帱,天地之恩德。

24.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福建候官人,曾在交州一带行医,凭特制的药丸治好垂死的交州太守士燮,当地百姓也受惠匪浅。瘳,病愈。
25.士燮,字威彦。苍梧郡广信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经略交州一带的首领。士燮劝课农桑,安境保民,重儒兴学,深得地方士民爱戴。现苍梧县京南镇还有“汉士威彦先生故里”石刻。牟子,苍梧郡广信人,东汉末年佛学家。牟子在士燮统治岭南时期,写就佛教要籍《牟子理惑论》。
26.二马—— 冯字,指宋代三元及第状元冯京。藤县县城有“冯京山”,旁有三元亭,冯氏后裔为纪念冯京而建。

摄影/何华文
27.梧州阜民山旧有朗吟亭,又名吕仙亭,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亭名取自吕诗“朗吟飞过洞庭湖”句。据雍正《广西通志》载:朗吟亭,在城东,元至正间建,内有吕仙像。韩将—— 明代两广总督韩雍,提督两广军务, 在桂江上兴建梧州第一座桥梁—— 浮桥。
28.淮海、春雨—— 世称秦观为淮海居士,其《梦中作》有“醉卧古藤阴下”句,秦观在藤州逗留时喝水笑视而卒。北流河:经容县至藤县境流入西江干流浔江段。 解缙号春雨,咏《窦家寨》诗中有“豆蔻花开鸠乱鸣”句。

29.荔火—— 梧州坊间有“一只荔枝三把火”之说,乃讹传苏东坡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而来。明朝大将黄福《过苍梧》诗云:“一棹抵苍梧,西山日欲晡。鱼羹催仆啜,蛇酒入城沽。”
30.梧州钱监,即元丰监,为北宋时期江南六大钱监之一,现遗址尚存。“冰井泉香”为梧州八景之一,旧传井为唐代诗人元结出任容管经略使寄治梧州时所凿,并勒铭于井东,又于井旁建冰井寺。元结,自号漫郎,又号漫叟。明代人在井上盖亭,并将井改称漫泉,亭就叫漫泉亭。

31.王阳明曾在梧州任两广总督。明嘉靖年间,梧州府城东门,建有“阳明楼”。南京工部尚书吴廷举致仕回家乡梧州后,在城东门外筑东湖书院,以教同乡里人。
32.袁崇焕,梧州藤县籍人,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斗中使用红衣大炮。引,用于点燃大炮的引信。关冕钧,梧州长洲岛人,为中国首任铁路大臣,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时任总工程师为詹天佑。
33.梧州处于灵渠桂江通道进入西江的交汇处,早在秦汉时期其交通枢纽的地位已凸显,担负起南北货物汇集与转运的作用。从梧州南下岭南沿海,不论从西江顺流南下广州,还是从藤县南下,沿北流河、南流江直达合浦甚或交趾,这一南北通衢的陆海丝路的交接点早已形成。从汉代起,在桂江汇入西江处设有漓水关,乃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由此可见,梧州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商埠”。

34.梧州有一条街道叫“孔庙里”,历史上曾在此建有孔圣庙,已毁。现在,梧州的圣文园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题打造的公园,内有孔庙。梧州辖下的岑溪新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孔庙。棂星,棂星门,中国古建筑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
35.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交趾刺史部从越南迀至广信,使梧州成为岭南政治文化中心,至三国东吴永安七年(264年)交州迁广州,这里为岭南中心共370年。
36.北宋南昌人陈执中(字昭誉)知梧州16年,留下《题苍梧部》排律一首,中有“却忧别后牵吟想,欲写幽奇入画图”句。
37.孙中山为北伐事曾三次驻节梧州,商讨北伐事宜,并从梧州挥师桂林欲北上。 李济深字任潮,人尊称任公,苍梧人。 著名民主革命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小时候在村中读书时写过《呈师》一首:马叟知天命,谓吾贵可求,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

38.梧州是广西建党策源地,大革命时期,早期的共产党人在此开展系列革命活动,建立起了广西第一个地方党支部等组织,红色火种燎原至广西全境。
39.裒,聚集意。《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苏东坡《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诗中有句——我行忽至舜所藏——说的就是梧州。梧州白云山曾有舜庙,现存神鹿台、光华亭、锦鸡岩等舜帝遗迹。梧州市区有阜民路、舜帝大道,与舜帝及《南风歌》相关。
40.梧州建城以来,成为了中原进入岭南的交通要道和枢纽、联通海外的内河大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梧州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城市气质。传承发展到今日,“海纳百川、力争上游”成为了新时代梧州精神。

作者 叶扬
叶扬,苍梧人,1970年12月出生,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在广西梧州当地媒体从事宣传采编工作,主任编辑,诗联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