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陪伴
禹琴/黑龙江
老王退休了,心里空落落的,感觉莫名的孤单。第二天吃完早饭,他匆匆的出了弄堂口,站在街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忽然醒悟,从今天起,我不用去上班。
他回望着弄堂口,恍惚间似曾看见老母亲满头白发,手柱拐杖就站在弄堂边,他甩了甩头,不知是真是幻,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记忆的闸门像涛涛洪水泛滥,多少往事在脑幕上重现。
老王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妈妈靠着微薄的工资维持他俩的生活,当他拿回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的时候,他还记得妈妈那张青春美丽的笑脸,泪水在。眼里打着转转。初中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对妈妈说,妈,如果有合适的,你是不是给我找个爸爸。妈妈眼圈泛红笑笑说,儿子,你爸爸走的时候说;“不管你走到哪里,别让儿子受委屈”。你就好好学习吧,咱俩不是很好吗。是的,从小学到初中,每天早上,起床后都有妈妈热乎的饭菜,晚上妈妈陪我写作业,然后聊一些我在学校的生活。其乐融融。考上大学了,要离开家住校,我担心妈妈一个人太孤单,妈妈说,去吧儿子,妈妈有你在心里,很充实。假期的时候,每天晚上我都和妈妈聊到很晚,聊社会,聊理想,聊大学生活。妈妈问我有没有中意的女同学,我红着脸说还没有。
大学毕业,娶妻生子,我在一个科研部门负责创新项目,母亲也一天天变老。我的工作很忙,早出晚归,每天早上妈妈送我到弄堂口,直到看不见我的背影,晚上下班,母亲就在弄堂口等我。晚上书房的灯什么时候关闭,母亲才能安然睡下。当时我只是想母亲这一辈子不容易,我一定让她老了吃好穿好,可我现在才知道母亲的孤单,她需要陪伴,陪她聊聊天,哪怕家长里短。可是我恰恰觉得没有时间。
老王跌跌撞撞的走进家门,坐在写字台前,手捧母亲的照片,从哽咽到呜咽,嘴里喃喃的说着,妈妈对不起,从现在起,我有时间了,我会天天陪你聊天。
从此老王有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泡一杯茶,点燃一支烟,坐在妈妈遗像前,说着小时候的陈年往事,告诉妈妈你的孙子公派出国留学,你的孙女进了中国科学院,吴叔叔家小狗生了四个小狗,李阿姨去了福利院……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跟妈妈聊天已经成了习惯。他珍惜这迟来的陪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父母多些陪伴,为自己少留些追悔莫及的遗憾。
作者简介 :高禹琴,黑龙江五常人,新西兰诗画摄影社会员,诗心斋微诗社成员。作品散见澳大利亚新西兰综合之《澳纽网》专栏,《华人头条》,新西兰《先驱报》美国新报等。
国内曾在《散文诗刊》《三江文学》《芳菲文艺》《当代诗歌瞭望》《诗评专栏》 网易,头条,新浪.搜狐等平台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