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莒县龙山镇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不等不靠,整合财政衔接资金、行业资金、社会资本等1.89亿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融合发展,年内规划项目 32个。经过近 7 个月的规划设计建设,32个项目已开工30个、完工 11 个,“一带双轴”(鹤河—九女河生态蓝带、旅游大道发展轴和 313 省道发展轴)基本形成,农旅、蔬菜、五彩稻田、甘薯四大产业初具规模。
强化保障“提速”。成立领导专班。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镇级推进专班,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统筹推进衔接推进区建设。强化工作指导,搞好协调服务,研究解决衔接推进区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促进衔接推进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推进专班。以镇党委政府为主导,县城发集团参与,抽调行业部门业务骨干 22 人,组成 5 个专项工作组,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达到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对衔接推进区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周调度、月通报,确保衔接推进区按照计划节点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把衔接推进区建设纳入督查考核重要内容,定期调度进展情况,通报存在问题,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精心规划“提标”。编制精品规划。邀请同济大学、山东同圆设计公司、青岛理工大学等国内优秀设计团队参与规划编制,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发改、财政等部门和驻日照高校专家成立规划修订小组,数易其稿,确定实施规划报省批复。设计精品方案。形象设计聘请了 20 多位专家学者、4 个专业机构参与。项目设计融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有机嵌入五彩稻田、轻奢民宿、网红打卡等元素。村落设计以段家河、柏崖、王家山、前寨、东湖为重心,突出“一村一品”、“原汁原味”。规划精品项目。把好项目选择关,坚持“三个不上”,即产业附加值不高不上、资源利用不集约不上、项目设计不精致不上,经过综合比对筛选,确定年内实施产业类项目 8 个、基础设施类项目 15个、乡村治理类项目 6 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类项目 3 个。 
突出特色“提档”。突出农旅产业特色。倾力打造九里晴川、都乐农庄、永鑫葡萄酒庄、嗡嗡乐园、六九公社精品民宿 5 个农旅项目,通过“内外”环线打造,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强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文旅产业实现从“单 打独斗”到“攥指成拳”的转变。突出生态环境特色。投入1880 万完成鹤河、九女河流域河道治理和景观提升,投入 4800 万完成丹凤山生态修复和景区打造,投入 1800 万完成衔接推进区全域垃圾分类清运和环境卫生清理。突出富农兴农特色。年内建设的 32 个项目全部建立各具特色的联农带农机制,共覆盖 4857 户、年人均增收 2000 元。
坚持创新“提效”。创新党建引领。建立农旅产业 党建联盟“1+2+5”模式,即党建联盟引领,村庄和企业共建,
形成组织联建、产业联动、服务联推、人才联育、经济联带工作 机制。创新村落打造。集中力量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开展残垣断壁整治、美丽家园创建等行动,将衔接推进区建设成为 宜居宜业的“美颜新区”。创新数字乡村建设。在衔接推进区内 13 个村全面搭建融数字党建、智慧村务、乡村治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便民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3 处。组建腰鼓队、文艺演唱队、乡村乐队等各类文艺队伍 12 支,开展进村竞演 89 场,竞演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全 程直播。利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全面宣传网络评选最美家庭 260 个、“龙山好人”28 个,让新风正气传遍龙山古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