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润生诗十首
■让
让群山巍巍,庄重。其间
藏着庙宇
让草木葳蕤,绿叶绿
落叶黄。四季有四季的样子
让小河清澈,鱼虾成群,流水
带走往事。
让羊吃草,牛耕地、狗看家。青瓦
屋顶上炊烟袅绕。
让稻子、苞谷、红薯、白菜、萝卜、韭菜雨露均沾。农民
自己种自己的地,不被迫迁徙。
让坏人都睡觉去吧,州官不放火
百姓可点灯。生活像木门上帖着的福字
低声说话的人,可以把话说完。
如果都不让的话,就让魔和道坐下来
聊聊,怎么平起平坐。不要
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018.09.12
■弱点
天空,是用来仰望的
乌云和白云,是两张
不同的脸。
我的一生都在看它的脸色行事
反抗,不够彻底
顺从,也不够彻底。
多么无奈啊
我突然觉得自己也有两张脸。
每一次愤怒,都因为绝望。
每一次悲伤,都因为善良。
2018.12.26
■不曾悲悯
我们不曾悲悯过天空,电撕雷鸣
那些失踪的云朵、鸟影
坠落的星辰。我们不曾悲悯过大地、河流
那些洞穿的山腹,削平的山峰
泛滥之水,覆过的王朝、人民
泥沙俱下的城池。我们不曾悲悯过草木,伐之随意
割之随意,习惯了草木不需要悲悯。我们不曾悲悯过自己
反抗与顺从,从未彻底
富贵贫穷但凭天意。我们从未亲近过天空的神祇
大地的母性、河流的源头、草木的心境。是啊
我们从未悲悯过世界,也未被世界悲悯
2022.05.20
■沉默
我沉默时,千山雾重
江河日下
人间颂扬的歌声
经久不息
溺水而亡者,怀抱绝望
装着一肚子吐不尽的苦水
伐薪者,暴毙于风雪
颈缠白绫之人,安享太平
造梦师,睡在千古一梦中
不愿醒来。梦境盛大啊
清醒者,拒绝睡觉
朝代来回更迭。针尖上的毒,那么小
鱼钩上的铁,那么轻
2020.09.15
■向日葵
小屋旁的草丛里,挤着几株向日葵
上月开出了瘦小的花
下雨时低头,天晴时昂首
天时雨时晴啊,一不小心就会扭断脖子
今天,它们低着头
结出瘦小的果实
站在我面前
像犯了错的孩子
2014.06.12
■祖传的月亮
我没见过爷爷。小时候听父亲说
他是土匪,常在民国的月亮下扛着火药枪
劫富济贫,二十九岁
死在一次明晃晃的月光下
少年时,我也曾梦想当土匪
二十三岁那年,因打架
在围墙中,我看了八年的月亮
那时候的月亮啊
瘦小,一点都不白,不明亮
有一年中秋,我一个人靠在铁窗前
读父亲写给我的信。读得我泪眼婆娑
月亮透过铁丝网的孔洞,照着我
照得我浑身舒服极了。感觉
这枚月亮是祖传的,将我放在它
宽大的怀里。
2017.05.11
■允许
允许浓雾罩青山,深藏林荫的旧屋顶
冒出炊烟
允许破瓦檐下,苍发老人
呵斥地坝边灰头土脸的小孩
允许田地长满荒草,野猪成群结伙
翻掘板结的泥土
允许窄径,通往每一户
紧锁的门扉
允许春风,吹动坟墓上五颜六色的青
沙沙作响
允许山路上,那个走一会又歇息的诗人
享受四合的寂静
允许背井离乡的人,纵身跃进1700度的熔炉
化为灰烬
允许货车司机,喝掉整瓶敌敌畏
投诉无门
允许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登上校园楼顶
坠落如风筝
允许广场上,双目血红的人群
突然蹲下来放声大哭
允许一条跛腿狗,穿过大街上
面无表情的人群
2021.04.16
■漆树
山里的漆树
身上被割出,整齐的一字形和V字形伤口
流出的液体
被称作漆。漆家具
也漆棺材,漆过的东西黑得发亮
漆树身上有很多伤口
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漆液流尽之后,漆树就死了
割漆者喜欢用泥巴来捂住漆树的伤口
漆树是有毒的,漆也有毒
只有天生漆毒不侵者才敢割漆
一棵浑身伤口漆树旁的小漆树死了
我怀疑,它是被吓死的
2018.08.06
■跳舞的鱼
每个月中总有那么几条鱼
会在鱼缸里跳舞
我总习惯将跳舞的鱼先抓来杀了
哪条鱼先跳舞
就先杀哪条
这是我开烤鱼店之后
最喜欢干的事
所以,我真诚奉劝那些跳舞的鱼
最好给老子安静点
2012.07.11
■放马南山
放下手中的枪
打鸟的、枪毙人的
塑料的、射钉的
统统都放下吧,尽管你有将枪口抬高一寸的权利
也有权将子弹射向天空
还要收起刀
铡刀、镰刀、柴刀、菜刀
包括一切接受管制的刀都要收起
凡是被称之为刀的东西都有危险性
再收起磨刀石
来吧,我们一起放马南山
喝酒、写诗,唱赞歌
但要切记——
不能朝天空伸出拳头,或者
索要的手势
2017.01.05

陈润生,男,仡佬族,1977年生于贵州省道真县三桥镇北园村。
愤怒、绝望与悲悯
——读陈润生的诗
张媛媛
贵州诗人陈润生的诗中蕴积着一种愤怒的力量。这种愤怒不是简单的情绪释放,它不暴力,不急躁,甚至不激烈,虽尖利却不尖酸,虽直白却不浅白,反而充盈着愤世嫉俗的诗性正义,体现出一种饱满的危机感。人常说,愤怒出诗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Achilles)的愤怒为第一主题,在秘鲁诗人巴列霍(Cesar Vallejo)笔下“愤怒把一个男人捣碎成很多男孩”,波兰诗人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认为“愤怒将点燃一个诗人的词”,陈润生的诗则直接点明了愤怒的根源所在——“每一次愤怒,都因为绝望”(《弱点》)。而绝望,是一个绝对的沉甸甸的词,它足够艰深厚重,以至于同“走向死亡”的认知密不可分。
法国作家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认为,有人开始书写,是出于绝望所致。然而,绝望无法解决任何事,“它总是已经并且立即超越其目标”(卡夫卡语)。而同样的,书写只有在真正的绝望中才可能有其根源,二者的共同点正在与其自身的不确定性上。认为“奥斯维辛之后,甚至写首诗也很野蛮”的德国哲学家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指出了另一条面对绝望的道路,利用哲学所具有可靠的实践性去沉思置于赎罪点之外的所有事情——“知识本身不发光,通过赎罪,它就能对世界发光。剩余的皆为技术性的重构。”如何消解绝望,阿多诺寄希望于赎罪,陈润生则利用诗歌技术性重构的特质,选择了更直接的方案。他所谈及的绝望,无限接近于勃洛克(Aleksandr Aleksandrovich Blok)意义上“精神上向某种无法企及、让人绝望的神圣真实状态的冲动,这种状态隐藏在世界的声色之中”。在陈润生诗中始终隐藏着一种悲悯的语调,一种敬畏的姿态,并将绝望潜匿于自然与现实的万千物象中。
最能直观体现这种状态的诗是《让》与《允许》。诗人以“让”或“允许”作为每一节或每一句的开端,祈使语态中包含着情绪的起伏,从祈祷、请愿、乞求逐步上升为批判、警示、讽喻,随之是喷薄欲出的绝望感以及不可遏止的诗性愤怒。关注时代顽疾的哲学家韩炳哲(Byung-Chul Han)认为现代社会所表现出的普遍的分散性让愤怒的能量无以释放,“更强意义上的愤怒远不止一种冲动的状态。它是一种能力,能让现有的状态中断,并且开始一种新的状态,从而创造未来。”这或许可看作诗性愤怒的特质,它基于表达者自身的生命体验与生存境遇,是对同质化时代的反抗与超脱。诗人敏感于具体的时代语境,通过词语的重组与碰撞,为某些切实可感的形象勾勒出轮廓,并且沉浸于诗歌自身所蕴含的那种反抗的自由,聚合其彼此矛盾的或未曾实现的可能性,形成强烈的张力。
在《弱点》一诗中,与“愤怒”对偶,互为映照的另一句是:“每一次悲伤,都因为善良。”将“悲伤”与“善良”合而为一,或许可称之为“悲悯”。“悲悯”一词似乎天然地包容着一种宗教情怀,无关乎某个具体教派或教义,却内蕴着引人向善的力量。在《不曾悲悯》一诗中,诗人以否定的语调反复声明“我们不曾悲悯”,然而字里行间却无处不流露出诗人的悲悯。倘若真的不曾悲悯,又如何精准地看洞察天空、云朵、鸟影、山腹、山峰乃至大地的母性、河流的源头、草木的心境……长久以来,人类以自身的经验、知识与理性计算并掌握世界,再没有神秘莫测的自然之物使人恐惧或者敬畏,于是,“自然的祛魅”成为了人类肆无忌惮掠夺自然的重要原因。对此,一些生态伦理批评家们提出了“世界的复魅”这一观点。复魅,并不意味着返回至万物有灵的蒙昧时代,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解,恢复自然的神圣性与神秘性,对自然万物充盈敬畏之心,与自然生态保持审美距离。陈润生的诗中也具备这种超前的生态意识,他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炼为“我们从未悲悯过世界,也未被世界悲悯”,因为,他深知,面对自然世界,我们不仅要放下枪,收起刀,还“不能朝天空伸出拳头,或者/索要的手势”(《放马南山》)。
张媛媛,蒙古族,1995年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写诗兼事批评,诗歌与批评见于《诗刊》《星星》《民族文学》《作品》《上海文化》等刊。曾获第二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二等奖;第十届首都高校原创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抒雁杯”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二等奖等,入选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著有《耳语与旁观:钟鸣的诗歌伦理》(台北秀威,2021年)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1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2-3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4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5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6月总目录
“崖丽娟诗访谈”:蓝蓝|进入诗歌的想象力就是进入文明
“崖丽娟诗访谈”:敬文东|新诗必须拥有它的自我意识
“崖丽娟诗访谈”:冯晏|写诗是对揭示和隐藏的辨认
“野外诗社”山 叶:警戒线
胡赳赳:湘中山水九章
“四川诗人“王小阁:向星光取暖
“四川诗人”易 杉:树的第三人称
“四川诗人”卓 兮:风吹过我们的时候(组诗)
“四川诗人”王国平:梦呓的人比我更清醒
“四川诗人”陈维锦:雨在窗外,开金属的花
“四川诗人”蒲小林:石头记(组诗)
“四川诗人”杨小娟:时光下的温情(组诗)
“四川诗人”田小田:那时的蛙鸣
“四川诗人”辛夷:一位叫芦花的姑娘
“四川诗人”雪馨:我并非为了某个抵达而去
“四川诗人”林兰英:我的江湖(组诗)
“四川诗人” 步钊:用一朵玫瑰就可以抗拒人间的寒冷
“四川诗人”陈小平:必须理解纸张的重量
“四川诗人”李自国:神灵载着石头飞翔 (组诗)
“四川诗人”吉树奎:山里简笔(组诗)
“四川诗人”绿袖子:而此涉有声,有水,有念
李之平:北疆的流水
姚 辉:与父亲有关(组诗)
蒙 晦:墨水知道血的配方
骆家 译:科尔恰金的诗(13首)
梁雪波:裂变的花冠
“品鉴”:楼河&刘南山|演绎的愉悦
江 非:在银河系(12首)
傅元峰:比喻颂
野桥:这是一场还要持续很多年的修炼
殷龙龙:后颈的天空
远人:我从未进入过的万物深处
丛峰:在时间中塌陷
李树侠:我在无边的美里走动
羊依德: 我看管的两滴水(组诗)
许梦熊:乌伤回忆录
“90℃诗点”:臧棣&张媛媛|重新为时间命名
沙克:倒下去,站起来(组诗)
育 邦:最后的隐喻
秦立彥:用身体保护着那一点寒冷
刘振周:对一本诗集的阅读
石 头:枯枝集
李振: 接受冬天最后的寒气
刘春:荒芜之诗(10首)
苏龙:梦见大海的模样
许桂林:想你们,从春天到夏天(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