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1532期〉
《父子同患肺病 大医妙手回春》
撰稿人: 杨巍
供稿人: 牛鹏
主播: 狼者之风
配乐: 晗雪瑄薇
终审: 怡霖
总编: 阳光波
副编: 夏天


【编者按】
这是1989年河北邢台一慢阻肺,肺纤维化患者来阳城县气管炎医院就医,经治疗后又活二十五年,88岁因心梗过世,此文意在告诉大家该疾病可控可逆。积极治疗可康复。

2022年7月1日,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在老伴和儿子的陪同下,走进了山西省阳城县马聪聪诊所。
坐诊大夫是山西省劳模、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国家名老中医、北京崇文门中医院肺病科特聘首席专家陈银魁先生。陈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50余年,创造性地研发了对肺纤维化、晚期肺癌中医治疗方法,形成了包括“三穴五针”、“外埋内疏药罐”、“肺穴热源渗透包”、“华益膏”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内外兼治疗法,对于肺纤维化及晚期肺癌的整体治疗效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评定认证,更得到了肺病患者的充分认可和广泛好评。可以说是医技名扬全国,大德救人无数。

前来就诊的老者则是河北省邢台县信访局的一位退休副局长李德国,现年78岁,四年前不幸罹患了肺间质性纤维化这种棘手的疾病,随着病情发展,身体每况愈下。于是,便在其家人陪同下,慕名来阳城找陈银魁大夫看病。

患者坐下来,没有急于表述病情,而是从衣兜里掏出了一张纸放到了陈银魁大夫面前,随口说道:“我父亲李希民33年前曾得了肺间质性纤维化,当年就是我陪着他来阳城让您治好的,这是他感念您的救命之恩而写的一首诗。如今我又得了同样的肺病,又步老父的后尘来找您看病来了,顺便把老父亲当年写的这首诗稿带来了”。陈大夫接过来一看,诗写得很长,
标题很醒目——《赞陈银魁大夫》,内容更是情真意切——
太行太岳,吕梁中条,
历代高山出英豪。
沁河两岸富饶,
辈出人才数今朝。
不说现代作家赵树理,
也不说唐代元帅薛白袍
说的是治喘专家陈银魁,
闻名中外,人人皆晓,
为治好慢支哮喘病,
攀登高峰不辞辛劳。
他研制‘磁环埋体取穴位’,
痛苦小,疗效高,
国内首创,九州第一,
国家鉴定获专利。
港澳同胞来就医,
试探而来,高兴而去,
通他传播世界各地。
国外同行,纷纷求技,
为我国填补了空白,
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我听后,心切性急,
一天跑了一千里,
来到此地。
陈大夫第一次手术疗理,
立杆见影成效不低,
咳喘减轻笑嘻嘻。
陈大夫啊!
你了不起,了不起,
真了不起。

诗的末尾还标注了一行字:“1989年4月2日至19日,坐二保车同风堂、玉成、贵生和风堂大儿子一块赴晋,慕名找陈银魁大夫治病。”
看罢这首诗,陈大夫感慨万千、思绪飞扬,脑海里闪现出了当年的情景,动情地对李德国说:“当年你父亲来阳城看病时,年龄比你要小,但病情比你要重得多,气喘吁吁,四肢无力。治疗两个礼拜后,大见好转,回家调养。”

李德国咳嗽气喘不便多说,他儿子李行军接替父亲回话:“是啊,我爷爷在邢台县担任政府办公室主任多年,平日里吸烟喝酒应酬多,健康状况不佳。特别是得了肺纤维化后,更是难受的要命,气喘咳嗽,坐卧不安。那年,我爷爷的一个同学从北京来邢台看他,告诉他山西阳城有个‘神一针’,专治肺间质纤维化这种西医看不了的疑难顽症。当天,爷爷就安排我父亲找车,第二天一早便出发赶赴阳城。多亏您的大医大德,才让我爷爷肺病得治、转危为安,回家后按照您开的方剂坚持中药治疗,又畅畅快快地活了25年,88岁那年因心梗去世。”

聊完往事,便转入了正题。陈大夫拿起了放大镜,开始对患者的手诊——这是陈银魁先生特有的诊病技法,通过观察手面纹路、颜色来洞察患者的病因病情。随后又查看了患者带来的CT诊断报告,便对症开始了针灸、拔罐、热敷、中药“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疗。三天后,患者李德国咳嗽气喘明显减轻,经过12天的治疗调理,于7月13日出院回家,自服中药调理。出院前全家人对陈银魁大夫千恩万谢,并合影留念!

撰稿人

供稿人

主播

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