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认真拜读了郭书宣老师的《高考,瞧这一家子》这篇文章,我明白了郭老师晚年生活幸福的金钥匙:他把教育放在第一位,耕读传家。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些名言警句在这一家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郭家人才辈出,所考大学几乎全是985,211高校 。他们成龙成凤,成为了国家栋梁!当然,他们成功的背后,有着常人无法看到的艰辛,大女儿的勤奋,小女儿的不服输的劲儿,凭着坚韧不拨的精神,硬生生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实现了梦想,成为当代青年人的楷模!” (韩草知语)本期重新编辑《读“书宣”言》一文,意在从郭书宣老师身上探寻家庭教育的最佳途径,并致敬这出彩的一家人!

放在我案头的两本书,一本叫《迟到的旅行》,一本叫《无愁的青龙口》。这两本书都出自同一人之手。这是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他的名字叫郭书宣。近三个月了,我时不时地用双手去摩挲这两本厚实的书籍,仔细阅读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品味作者无比高尚的人生志趣。
我知道“郭书宣”这个名字的时间并不长,往长处说,也就一年半载的样子。我先是在“灵秀师苑风”微信公众平台上读了他的一些作品。我清楚的记得每篇文后都有如下的作者简介:
郭书宣,男,1944年出生。宜阳县樊村镇南杓柳村人。干过农民、教师、公务员。一生三部曲:1.勤勤恳恳工作。2.悉心培育子孙。3.退休后十几年来,周游中外名山名水,抒发心灵感悟。十年来,已出版30万字的旅游散记一部,第二部散文集即将脱稿。

这结尾处所提到的一部旅游散记和一部散文集,即是开头提到的、现我已拿到手的这两部书。这两本书是如何到达我手的呢?
前一本《迟到的旅行》这书,是我看到文友立白粉得到的赠书,向她表达了也想得到这本书的诉求。在白粉的帮助下,很快我就收到了由她转交来的书宣老师的书籍。
当我拿到这本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和情感的书籍时,我心中产生了不小的震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的理想和我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感觉这是一个和我志同道合的人。论年龄,虽然他大我几乎两轮,况且他现在的常住地是辽宁大连,但他的老家却是和我们白杨镇毗邻的樊村镇南杓柳村。这样说来,我们也几乎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或者是成长的土壤。

书宣老师的旅行格局,比我心目中为自己未来出行设计的格局要大得多。在中国的版图上,在各大行政区,那标注的、星罗棋布的大小地名,都留下过他的足迹。郭老师的《外东北,你的母亲叫中国》一文,让我第一次听到“外东北”这样的一个地理概念。这样的一种称谓,,包含了多少国人对这块土地的特殊情感,但一个“外”字,又是一种何其无奈呀!这正如一位母亲,被抢盗夺走了襁褓中的骨肉,那是怎样的一种锥心裂骨的疼呀!

郭老师不只把目光驻足在黑龙江对岸的那片广袤的土地,他还把自己的双脚踏上了几处异国的土地。韩国的青瓦台、日本的富士山,都曾留下他的身影。他还跨上豪华邮轮歌诗达号驶向了浩瀚的太平洋。在《同歌诗达邮轮相遇》一文中,他对游轮进行了多情的肆意描绘。那富丽堂皇的外表,那数以千计的客房量,那众多的酒吧、餐厅等休闲娱乐设施,令人神往,让人叹为观止。那各式的西餐风味菜肴,被郭老师用文字倾情赞美,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我能面对面地接受书宣老师的赠书,实属意外,也让我倍感荣幸。那是2020年农历9月30日,郭老师以微信的方式告知我第二天来送书。这让我兴奋异常。第二天,刚好是星期日,而且也是农历的传统节日“十月一”,还在教室给学生补课的我,一直不敢肯定郭老师能来。可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他居然已经站在了教室的门口,我赶紧迎上前去。

在办公室,不等我让座倒茶,他匆忙从手提袋里掏出了四本书。这几本书,都是他的第二部散文集《无愁的青龙口》。他交代把其中的一本再由我转交文友李白粉。我再三挽留他中午一起吃饭,但他说一大家子人中午有约,谢绝了我的挽留。他看到我对他的书喜欢的不行,干脆将袋子里剩下的那两本、我已有的《迟到的旅行》也送与了我。前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还没来得及致谢,郭老师就起身告辞了。
郭老师走后,我心里好长一会不能平静:这一摞青砖般的厚实书籍,不知凝聚了他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不知在经济上他付出了多少?他毫不犹豫,并且亲自登门送书。从这一点可以想见,他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啊!他没有过多久留,或许与他教师的出身有关吧?他更懂得教师教书育人时间的宝贵和责任的重大!

在《无愁的青龙口》一文中,郭老师以七十余年的人生阅历,对宜南樊村、白杨的风土民情、地理地貌,都作了忠实的记录,并还原了它们本来的面目。前杓柳村和白杨镇,山相连,地相接,互通婚姻,血脉相连。因此,读他的这些文章,感觉特亲切又接地气。杓柳村“旱疙瘩”的叫法,光棍汉娶不上媳妇的无奈,在过去的那个年代里,几乎是各地共性的问题,只不过在那里更显得突出罢了。生活在紧邻的白杨镇,我能感同身受,在字里行间,与杓柳人同病相怜,同悲同喜。而现在的杓柳村,已今非昔比。不仅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从这里走出去了许多高素质的人才。这里,反倒成了其它村子的人特羡慕的地方了!
感谢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让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们相遇相识,并走上志同道合之路。与郭老的忘年交,让我学到了许多生活的道理。譬如说,人不论年轻还是年老,在生活上都应该有目标,有方向,有追求。郭老师虽已年近八十,但他不像其他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那样,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因他有生活的情趣,所以他走起路来脚下生风。

另外,从郭老师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大情怀。无论早年的教书,还是后来的从政,他都干一行爱一行。他心系学生,心系责任。教书时,樊村乡中当年的辉煌;从政时,与时任总书记的合影,都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还有,从郭老师的作品中,我还更深地体会到了“家和万事兴”这一道理。郭老师一家几十口人,可谓人丁兴旺。他的子女个个优秀,孙辈们也都活泼聪颖。当我每次审视书中那一幅幅家庭团圆照片时,当我在灵秀师苑风平台读到他的女儿郭雅丽医生的文学作品的时候,总会对郭老师产生艳羡的心理。


《迟到的旅行》一书是郭老师梦想的结集;《无愁青龙口》一书是郭老师乡愁的凝聚。我期待郭老师第三部,乃至更多作品的尽早问世!
(后记:为答谢郭书宣老师的赠书之谊,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我再次徒步穿越了青龙口,谨以此文与郭老师共勉。)
2021年2月20日

作者简介:刘志敏,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近七十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现为白杨写作学会副会长,平台主编。

诵读者简介: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

(编辑:白杨写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