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播简介

大暑随心闲吃茶
——摘自静清和《茶味初见》
作品整理 朗诵:聽琴

大暑时,高温酷热,暑湿逼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在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里喝的茶水。在三伏天里,古时候的淳朴乡民,会把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组成的茶饮,放在村口的凉亭里,供路过的陌生人免费饮用,以清热、祛暑、解渴。这个良善的习俗,据说在温州某些地区仍有传承。
黄昏的一场雨,让天气变得稍稍清爽。天清蚰耳香炉内,焚瑜伽行者香,清烟散尽,心意清凉。古人在大暑的“烧伏香”习俗,大概也是为了燥湿驱邪,芳香化浊。

从差旅随身的行囊中,找到一泡遗忘已久的西湖龙井,色转灰黄,豆香犹存。取小朱泥壶瀹泡,较春末时更为水滑甘甜,火气退尽,香已入水。泡茶需要用心,泡茶可让人沉静下来,也可沉静下来再去泡茶。比如焚焚香,读读经,插枝花。把心沉于茶中,茶里便泡出了自己的气息和味道。
一款靠近传统的好茶,无论怎样泡都会好喝。水温高点,香气容易激发出来,滋味浓厚。水温低了,茶的苦涩度会有所降低,但香弱汤薄。不同境地的人,在对茶出汤快慢的把控中,便各自具足了各自的滋味与气韵。

如果限于刻意作秀的程式化泡茶,忽略了对茶的判断及心灵的关照,泡出的茶,要么寡淡无味,要么苦涩少香。而过于讲究茶的泡法,无非是挖空心思,去粉饰掩盖某类茶的缺陷。这种执着的沉重,使茶少了散淡的逸趣。清清爽爽一盏茶,乐乐呵呵每一天。人生如茶,苦短味长,包容了茶的优点与缺陷,就是解脱了执着于茶中的自我。
一款好茶,如正在瀹泡的西湖龙井,工艺因循传统,虽常温存放数月,颜色由糙米黄绿转为深黄微褐,然而,茶汤却更甜滑绵长,香愈沉而味益厚。如是一款低温杀青的绿茶,当仅供观赏的嫩绿,随时光黯然失色之后,茶汤里便会滋生出一种劣化的青草味道,甚或有杂味并现。传统的高温杀青方式,扬清激浊,使茶青在高温中脱胎换骨,耐得住岁月的磨砺而难移其节。

大暑饮茶,宜无伤其阳,保护好自己的脾胃,若久居空调之室,人体外寒里寒,饮茶宜熟普、焙火到位的乌龙茶、红茶为主。其他茶类,包括绿茶、白茶、生普适饮即可,禁忌过浓过量。
除了茶,大暑时,民间还有把生姜切成薄片,在房顶上“晒伏姜”的习惯。老人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我也常对朋友讲:“晒太阳是穷人最好的钙片;多食姜,是夏季最佳的补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