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目穷若比邻,一日看淡不老心】
文|龚讯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谓妇孺皆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夕阳傍着山峦渐渐滑落,黄河蜿蜒曲折远远地归入大海,好一派西北边塞旖旎风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更令人震撼的是作者借景抒怀的后两句:要想看到更多美景,就得再爬一层高楼。
这浅显的诗句却道出了深刻的哲理:站得高方能看得远。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伴着身体高度的抬升,遮挡视线的障碍物少了,目光的半径随之变大,人们所看到的景物自然辽阔了许多。眼界的开阔必然带来心胸的畅快,连绵不断的山脉好似铺在脚下的地毯,纵横交错的河流恰如捞鱼捕虾的巨网,人们的心中便会油然而生一种豪放的大气。
登高其实并非仅仅局限在爬楼上,自我的修炼同样是在垫高自己,同样可以使人视野宽广。看轻钱财,破家也可值万贯;看开权位,身体才是生活的本钱;看淡名誉,时间终是疗伤的仙丹。高灯下亮,心高眼明。心性高了,人们的视角就会变得更加宏大:懒得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不屑于勾心斗角的耗费心机,不会执迷在虚无飘渺的名头上。
蝉居高声自远,人处高心自凡。看破红尘,人们会变得愈加沉静,越加注重平淡之中的悠远:金钱买不来一世情缘,权柄保不住一生平安,名声难以抵挡一句失言。激情过后是平静,繁华落尽是寂寥,财富虽不扎手,可也缝不上心头的裂痕;权势虽可无边,但高处也会不胜寒;名气虽可美容,然而铅华终是遮不住素颜。
王之涣登高望远成就了一首千古名诗,同时也应该是在阐释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依山白日周无尽,入海黄河终有滨;千里目穷若比邻,一日看淡不老心。
(2018.5.8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