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沏茶
蔡爱丹
茶叶品种繁多
红茶 绿茶 白茶 黑茶
抓一把鸭屎香单枞
塞进茶壶内置滤网
用开水冲泡
茶水从网内外溢渐渐成色
沏完茶把内置滤网抽出外搁
续茶时
再把内置滤网连茶叶放入壶内循环往复 正所谓
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
茶器琳琅满目
茶筒 茶匙 茶则 茶针 茶漏 茶夹
具有茶道六君子之称
热水壶 公道壶 品茗杯 闻香杯
茶炉 茶托 茶盂 茶巾必不可少
它们形态各异 功能不一
围绕着茶壶
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茶壶之王数紫砂
紫砂壶
它注茶越宿 暑月不馊
一壶不侍二茶 初心如磐 忠贞不渝
它专注 独特 神奇 富养
养壶如养性 养性如养人
紫砂壶有极高的
实用性 艺术性 收藏价值
紫砂壶有极致的
民族内涵 文化底蕴 君子风骨
茶意人生
让人感悟到一种
品的是茶 静的是心
懒人沏茶
没有功夫茶中
引龙入宫 货如轮转 春风拂面
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 叩指回礼
这些传统繁硕的仪式
没有各式各样 五花八门的茶具
懒人沏茶
偏好玻璃壶
它清澈透亮 包容随性
依然可以
鉴尝汤色 品啜甘霖 消遣惬意
懒人沏茶
崇尚极简主义 快餐文化
品茶是多元素的文化
它各有所好 品味不同
无论紫砂壶还是玻璃壶
照样是
茶融天地 人于一体
茶香四溢 沁人肺腑
散发出一股诱人的芬芳
一个人品茗闻香 禅悟冥想
无人与我围炉夜话
只有自己与内心的对白
人生如茶 空杯以对
任幽香冲去浮尘 沉淀思绪
随缘而来 随缘而去

蔡爱丹简介:广州人,祖籍潮汕。在黄埔区侨联退休。现任黄埔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华侨历史学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理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黄埔创作基地办公室主任、“黄木湾”公众号副主编。曾主编和总纂《黄埔侨志》。曾在《广州日报》、《千岛日报》、《侨商报》、《人口快讯》、《南方优秀诗歌选》、《中华魂》、《黄埔民俗文化揽萃》、《野花芬芳》、《香雪文萃》“都市头条”、“埔上行”、“黄木湾”、“山丹丹驿栈”公众号等等多家媒体发表过文学作品。

意象的系列化产生无穷的诗意美
南成赏析
此诗以《沏茶》为题,突破了不少诗中对于事物概念化空洞化的描述,而是具体生动地写了沏茶的全过程,细致准确写了其方方面面。第一节写茶叶,“红茶 绿茶 白茶 黑茶 ”,并举例写沏茶“抓一把鸭屎单枞 塞进茶壶内置滤网 用开水冲泡”,再写“续茶”,“再把内置滤网连茶叶放入壶内循环往复”,并总结为“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详细准确写的是事物的表象,即意象中的“象”,差不多等同于一篇沏茶的说明文。
第二节写的是各款茶器,有“茶道六君子之称”的茶筒、茶匙、茶则等,还有名种壶、杯,还有茶炉、茶托等,如同茶具展览,琳琅满目,但又多而不乱,归纳总括为“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表象的描写有了意的归纳,加入意象之“意”。
第三节写紫砂壶,有叙写也有议论,“一壶不待二茶/它专注 独特 神奇 富养”,从茶品赞人名,形成完整的意象,情景交融,得出“养壶如养性 养性如养人”的哲理。
第四节写“懒人沏茶”,这其实是与功夫茶作对比,写出了功夫茶的“传统繁硕的仪式"与懒人沏茶“清澈透亮 包容随性”所崇尚的“极简主义 快餐文化”,这组意象中“意”的成分加重了,诗行充盈生动的意象,当然,这属于景内意象,即是实际存在的意象。这表明茶是深奥的文化,尤其是功夫茶,也是草根文化,懒人追求快餐文化、极简主义,同样可以在消遣中享受茶的惬意。然而,还有景外意象,即诗中并不存在的意象,如把军事术语套用到喝茶,大概也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如“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这巡城和点兵就是军事用语。巡城指军事指挥官检查城池防地的防御工事、武裝设备和军队战斗力的工作。而点兵则是阅兵、点算兵员狀況和激励士气的工作。关公即关羽,韩信是能征惯战的將军,他们都会经常巡城和阅兵。因此,把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移用到泡茶的程序上來,其实泡茶并不存在这些军事行为,但是这种比喻构成的景处意象,却将泡茶形象化,赋予其从容不廹、坚定雄伟的神韵。品茶品到这个程度,应为“神品",如美学家宗白华说:“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第五节是对前四节的总结,得出“品茶是多方面的元素”,于是,“茶融天地,人融于心”,品茶品动天地之心的境界,景内意象与景外意象相融合。第六节是“空品"了,一个人“品茗闻香 禅悟冥想”,得出“人生如茶,空杯以对”,五蕴皆空,不品了,这是大彻大悟,否定之否定,美学评论称之为“潜意象"了,景内意象与景外意象是用文字表达的,而潜意象就是未由文字显示的意象。“空杯以对”隐藏着作者对人生的深层感悟,引发诸多联想,如古人所说的“象外之象”。
此诗从沏茶的表象到意象,再从景内意象到景外意象,最后升华到潜意象,因此叙写生动具体,结构错落有致,诗意跳跃含蓄,诗情跌宕起伏,在形象生动的意象中产生无穷的诗意美。

赵南成简介:记者、诗人、作家。原任广州日报文学副刊部副主任。有五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报刊或网络平台。出版三本诗集、两本诗歌评论集。诗作入选各种选本。2019年及2022年两次获“中国新时代优秀网络诗人”称号,2021年获“中国优秀散文诗人”称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南方现代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广东省侨作协评论部主任,并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评论、朗诵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