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播艺术家钟杨、陈兵、婧暄等倾情演绎】
原作:靖一民
改编:怡 霖
解说:陈 兵
演播:钟 杨
婧 暄
心 韵
爱 国
策划:于 拓
导演:钟 扬
音效:爱 国
责编:茶 香
监制配乐:怡 霖
炮声音效:陈 兵
解 说:陈 兵
参加演播人员简介:
钟 杨:(全国著名小说演播艺术家)
陈 兵:(新华社新媒体主播)
婧 喧:(广东电视台主持人)
爱 国:(央视主播、表演艺术家)
心 韵:(哈尔滨电视台主持人)
怡 霖:(福建省著名女作家)
于 拓:(山东卫视国际部主任)


解说:
194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抗大一分校、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机关共计5000多人,在山东大青山地区遭日军“扫荡”部队合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参战部队抱着血战到底的决心,与敌人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

拂晓前,抗大一分校发现敌情,随即战斗打响。敌军从北、东、南三面迅速逼近大青山,枪炮声越响越密、越响越近,危险步步逼近……千钧一发之际,时任抗大一分校校长的周纯全果断提出迅速突围。

校长:
同志们:现在情况紧急,我命令由第五大队的二、三中队,抢占李行沟南北高地等有利地形,阻止敌人合围;由校部警卫连和山东分局警卫连负责打开突破口,掩护全体人员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西南方向迅速突围。
士兵甲:坚决完成任务!
士兵乙:坚决完成任务!
校长:好,马上行动!

由于敌强我弱,在突围中,有许多战士都被打散了。这其中,就有20位女战士掉了队。史料上没有记载她们的名字,只说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
女战士甲:
指导员,这是哪儿?前面有鬼子埋伏!我们快撤吧!
指导员:
冷静,冷静冷静,我们先隐藏起来,姑娘们跟我来!

解说:
指导员带领这些女战士急速奔跑,她们想找一个地方隐藏起来,可深冬的大青山到处都光秃秃的,连成片的野草地也难寻找,这些年轻的姑娘根本无处藏身。当时的日军并不想开枪射击她们,而是对空乱射,他们是想抓活的,他们想带回驻地进行污辱。
日军:
站住!站住!哟西,花姑娘,哈哈,花姑娘的干活……
解说:
20位女战士宁死不肯投降,在与敌人周旋了一段路程之后,实在无路可逃了,她们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
女战士乙:
指导员,你看,那边有草屋。
指导员:
别动,大家就地卧倒,我去看看,我们不能再遭遇埋伏。快过来、快、快跑

解说:
姑娘们躲进三间茅草屋里隐蔽起来。她们都是抗大一分校的学员,平时根本没配发什么武器,每人身上只带了两枚自造的无把小手榴弹。想用这么落后的土炸弹打跑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几乎是不可能的。成群的日军一次一次地包抄上来,她们一次一次地狙击了敌人进攻。这些勇敢的女战士坚贞不屈,就是凭借着这几枚小手榴弹,硬是将日军拖了几个小时。

指导员:
靠近点,再靠近点,打,狠狠地打。
女战士:
狠狠地打!狠狠地打!
解说:
女战士们坚持到最后,手榴弹也用完了,虽然炸死了好几个日本鬼子,可敌人还是不肯放过这20位姑娘。只是,他们不再打算抓活的,而是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架起了机枪,想通过窗口向屋里扫射。
面对着凶恶的敌人,女战士们知道,她们的最后时刻到来了。她们都很年轻,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怎么能让生命之灯就这样熄灭了呢?但是她们已经陷入绝境,没有别的路可走。绝望之际,有的女战士忍不住哭泣了起来。

女战士甲:
我死不足惜,我想念我的母亲,我去前线那天,我答应母亲,我们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
指导员:
姐妹们,不能哭!在鬼子面前,我们不能流眼泪。
解说:
好几位女战士强忍着,止住了哭声,可她们瘦弱的身子还在瑟瑟发抖。
女战士乙:
我想家,想我的爸爸妈妈,我也想哭……

姑娘们!面对敌人,我们要勇敢坚强。小日本的侵略行为不会长久,中国人一定将他们从中国的领土上赶出去。
女战士们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解说:
指导员看了一眼正在屋外布阵的敌人,心情十分沉重。
指导员:
姐妹们,咱们唱支歌吧。
解说:
大家都赞成指导员的建议,便紧紧拥抱在一起。
指导员:你会唱
女战士甲:嗯
指导员:好,你先唱。

解说:
女战士们大声唱起了沂蒙民谣。
悠扬的歌声从那三间茅草屋里传出来,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中回荡着,惊得敌人都一时忘了开枪。他们不敢相信,一群面临死亡的年轻姑娘,还能唱出如此甜美的歌声。他们静静地听着,直到一曲终了,他们才扣动了板机,将罪恶的子弹射向了那些天使一样的姑娘……
巍巍大青山,见证了我军危难时刻临危不惧、英勇奋战,压倒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壮举。

黄昏,烈士们的鲜血洒满大青山战场,我伤亡总数近千人,其中包括抗大一分校的20名女战士。他们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拼死挡住敌人的进攻,为我方大部分人员成功突围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使大多数革命同志幸免于难。

仿佛是为了纪念这些连姓名都没留下的女战士,在大青山突围战结束不久,这首由女战士阮若珊和她的男朋友李林合作改编的沂蒙民歌,就在沂蒙抗日根据地广为传唱。后来,经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修改,更名为《沂蒙山小调》,成为享誉中外的著名民歌!
【原作者简介】

原作者:靖一民,著名作家、诗人。曾任东方青年杂志社主编,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联委员,供职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曾获得“泰山文艺奖”等重要奖项,并被授予“山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称号,光荣地出席了第七次全国文代会。自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近千篇,出版有《说给风听》等13部著作。
【改编者简介】

改编怡霖:高级记者,荣获全国首届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金奖。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第五届学术委员、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理论人才;五篇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特别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都市头条风雅诗社】
社长:刁圣春
副社长:靖一民 李秀原 杜琴玉 王凤 姚连卿 张东军 李锦川 高树业 李庆和
编辑制作:杜琴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