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
作者:廉晓蕾
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在精神的世界里徜徉,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听高山流水,松涛起波,大自然鸟语花香,人间宛如仙境。音乐带给人们的,是岁月赠与人类的最纯粹的美好。日常生活中,音乐不仅愉悦我们的耳朵,还怡养我们的心灵。如果说优美的旋律令人沉醉,那么意蕴丰厚的歌词更是具有震撼灵魂的美丽。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诗人海涅写的一首诗,因门德尔松为其谱了曲而广为传播。海涅是歌德之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他的早期创作主要是抒情诗《歌集》,作曲家们为海涅的诗谱写了三千多首曲子,由此可见海涅的诗歌雅俗共赏、易于传唱。在济宁,我们也有一个海涅式的诗人,他便是张建鲁。
初识张建鲁主席,是我加入济宁市作家协会,在泗水等闲谷艺术粮仓与他有一面之缘。作为领导,他鼓励我们进行文学创作,他的讲话贴近生活,真诚质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泗水满大街都能听到《歌唱泗水》的旋律,我在办公室谈起这首歌,问我对面的音乐老师知道是谁创作的这首歌吗,她说是张建鲁写的歌词,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们的作协主席还精通音律。等到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在电视、手机上看到他的原创歌曲庆七一大型专场演唱会,不禁惊叹他多才多艺,不仅在文坛享有盛誉,在音乐的后花园也收获了万紫千红。如今,《心歌》的出版,水到渠成,这是他在音乐道路上留下的脚印,也是岁月的回声。
张建鲁的歌词取材范围广泛,内容丰富,风格灵活多变。
他为祖国写词,为人民写词,为家乡写词,为军营写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词,为创城建设写词,为武汉抗疫写词,为警察、教师、义工团体等各行各业的人们写词……他的歌词用深情的笔墨描绘祖国的山川河流,表达着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词中流淌着士兵对国家的忠诚,激荡着一个作家俯身大地、贴近百姓的真诚,唱响时代最强音,弘扬主旋律,他歌颂一切真善美,把正能量注入每一个用心谱写的字句。他用艺术之笔淘去世间的污浊,徒留一片清明,引领人向至真、至纯、至善的境界出发,作品积极、乐观、明朗,自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他的作品的高度与深度。一个优秀的作家,代表着社会的正义与良知,他的笔,荡尽尘埃,心系苍生,看得见最真实的生活和人间百态。家国情怀系于心中,如泰山拥抱每一个黎明;军旅情怀流淌在血脉中,如黄河长江般奔腾;思乡情怀洋溢在梦乡里,随着大运河流淌。他为祖国写词,情深似海;他为人民写词,情系苍生;他为家乡写词,情荡碧波;他为边关的战士写词,情浓如月。他是大地的歌者,人民的艺术家,朴实而真诚。
张建鲁的歌词风格多变,能熟练驾驭多种艺术表达方式。他的歌词即可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高唱大江东去,亦可江南小儿女绮丽婉约抒一腔柔情,还可三五天真浪漫的儿童扑柳捉花之吟,变化多端,趣味横生。其写家国情怀之作慷慨激昂,写军旅之作刚健中正,写家乡美景之作清新自然,写民生百态之作通俗易懂,写童谣之作天真活泼。当诗人的笔触赋予了音乐家的灵魂,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张建鲁的歌词以诗入词,歌中有诗,诗中有歌,具有典型的文人气质。
沿着诗歌的河流上溯,诗与歌本为一体。从《诗经》到宋词元曲,文学与诗歌有着千年的不解之缘。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张建鲁的歌词融诗、歌于一体,语言典雅,讲究炼字炼句,意境悠远,富有画面感,有现代诗的质感与古典诗的韵味,如《共筑中华魂》、《梦回南疆》、《祖国和士兵》、《我与雷达有个约定》、《我梦中的大草原》、《月光》、《济宁》。
张建鲁的歌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意蕴丰富,感情真挚。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品的艺术价值,取决于艺术家是否表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生活,展现了一种观看世界的角度。反之,我们看作品也要知人论世。法国的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的表达,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信息和艺术家的个人智慧,记录着文明的发展历程。《心歌》为我们呈现了真实的历史记忆,传达出炽热的爱国情感,紧握时代的脉搏,踏着民族复兴的脚步,奏响盛世中华的序曲,例如《南湖红船》、《红红南昌城》、《井冈山》、《长征啊长征》、《西柏坡》等一系列作品融入历史记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英国有位批评家说丹纳的作品好比一幅图画,历史就是镶嵌这幅图画的框子,这种感觉和我看《心歌》的感觉很相似,张建鲁的歌词融国史、党史、军史于一体,历史是它的背景色。秉承一个作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张建鲁的歌词字里行间浸透家国情怀,时时传播正能量,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张建鲁的歌词浸染了儒家文化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君子词”,它隐含着儒家道德修养规范,有君子之风。
穿越岁月的风烟,经典永流传。千年的运河依旧在流淌,在这块诞生了孔子、孟子的土地上,岁月如歌,文化传承千年融入了民族的血脉。这里还是乔羽先生的故乡,“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家乡的山水浸染了浓郁的文化色彩,这里是诞生诗人和音乐家的热土。
艺术作品可以体现作者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从中可以窥见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心歌》的歌词,奔腾着作者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感情,引人向善,有道德教化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透过《心歌》的歌词,我看到了儒家文化的音符在作者思想中跳跃,谦谦君子之风山高水长。“仁者爱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仁、义、礼、智、信的歌声由远及近,在《心歌》中展现了一种文化自信与传承,例如:《能文能武敢担当》、《济宁》、《夏日太白湖》、《任城好儿女》、《泗河啊泗水》、《我是兖州人》。
本非音乐界人士,不敢奏高山流水,谨以此文,恭贺《心歌》出版。愿《心歌》由流淌在作者心中的歌,成为流淌在读者心中的歌。愿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寻找到音乐最温暖的力量,在艺术的殿堂里享受美的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