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无界限, 救援永在线
文/魏青梅
2022年7月19日,烈日炎炎的午后,姐姐从招远开车去莱阳办事,一路上烈日灼心,聒噪的蝉鸣声叫得人心烦意乱。

因不熟悉路况,在一条乡村土路上,一个愣神儿,车子歪进路边的沟渠里。在这人生地不熟的荒郊野外,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看着深陷沟渠的车子,姐姐着实上了火,汗水透湿了衣衫,心却在一阵阵发冷,怎么办呢?她拿着手机,连续打了几个求助电话,对方都以路途遥远为由无力援助。姐姐逐渐开始绝望,忽然想起曾经加过招远“中志协金都红十字会救援队”吕云革队长的微信,可是,这里是莱阳,家乡招远的远水会不会解不了近渴?却又没有其它选择,便抱着一线希望发了一条微信给未曾谋面的吕队长。

“吕队您好!我在莱阳误车了,这边有没有人可以帮到我?”姐姐心里忐忑不安。
“有,把位置、电话、车牌号发给我吧。”没想到,吕队长秒回。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如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让姐姐长舒了一口气。
瞬间,吕队联系了“莱阳迷彩基地老兵救援队”的黄伟超队长。黄队第一时间给姐姐打来电话,加了微信,分分钟建了一个临时救援群,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彰显无遗。黄队真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他在群里叮嘱队员们,到了以后查看险情,千万注意车底盘。
附近“莱阳市博大淡水鱼养殖合作社”的老板唐海博先生闻讯,开着自家卡车赶来准备帮忙拖车。救援队的专业人员到来以后,大家齐心协力,不一会儿,姐姐的车就安全“登陆”了。姐姐还没来得及在群里说一声谢谢,黄队长已经宣布群已解散。
安全到家后的姐姐在家人群里发了一组有惊无险的图片。可惜,因为当时有些慌乱,没有拍下现场救援的珍贵图片,那些可敬可爱的面孔还没来得及认识,就从视线中消失了。
后来我才了解到,“招远中志协金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是2018年8月6日由吕云革队长发起的。一群爱心满满的金都人,来自招远的各行各业,四年来无数次紧急寻人、车辆救援、抗疫防疫,是金都招远一张闪亮的爱心名片。吕队长说:“同为华夏人,爱心无地域之分,别说在莱阳,就是在香港,只要一个电话,当地的救援队立马出手相助。”我真的被暖到了,暖得几乎融化。
当我联系上此次救援的“莱阳迷彩基地老兵救援队”的黄伟超队长时,他似乎觉得我有点“小题大做”。当然,对于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来说,这次拖车之事真不值一提。他们的救援队组建于2019年5月,是一支纯公益应急救援队,队员们都是莱阳的退役老兵,军人风采依旧。三年来,寻人拖车,抢险救灾,抗疫防疫现场都有他们的身影。2021年7月河南突发特大洪灾,由9名队员组成的救援队,自带抗洪装备,前往河南参加救援,救助当地被困老乡近百人。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帮助17位烈士找到家人。
这是一群从中国的军队里走出来的军人,带着军人的本色回到家乡莱阳,用军人特有的那份执着,那颗红心,无偿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做过的好事不胜枚举。
在我的再三要求下,黄队长才把此次帮助姐姐拖车救援队的名单发给我,他们是:李朋信、刘宗瑞、李虎刚、王建民、高鹏、张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老兵”!允许我向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兵们致敬!
谁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个流火七月,一群陌生人跨越招远和莱阳两个区域的爱心行动,把金都人和梨乡人的心紧密相连。他们不畏艰辛,不计得失,没有报酬,有的只是怀揣的那颗火热的爱心。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哪里有需要,只要一个电话,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为你解忧排难。
这个世界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有这群可敬的应急救援人在,你不再是独自一人在面对,他们,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却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希望所有人跟我一起永远记住这两个名字“招远中志协金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莱阳迷彩基地老兵救援队”。



作者简介:魏青梅,山东省烟台市招远人,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齐鲁新文学》编委。文章散见于《烟台日报》《胶东散文》《烟台散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齐鲁新文学》《大野无疆》《见微传媒》《作家故事》《国际文艺家》等多家媒体网络平台。部分作品收录于《2022胶东优美散文》《黄海散文百家作品选》。心语:一支拙笔写文章,满腔热情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