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源雯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综合维权服务,包括法律咨询、维权策划、图文设计制作等项目(支付这些项目服务费用后,披露案件的文章,邀请第三方人士免费撰写和发布)。
这些年来,我们维权,为什么屡战屡胜?

文/朱鹏源
一直以来,经常有当事人和维权者当面,或者通过网络问我:你们介入的维权怎么经常胜利,而我的案子搞了八年十载也没有进展,甚至最终失败了呢?
所以,我早就想写篇文章,统一回复一下这些读者的问题。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假期得暇就信笔谈来。
先看看成绩。从业20多年以来,我从事的基本都是法制维权工作,曾经:打败过上市公司,胜诉过省级电视台下属的报社和知名媒体人,让一审胜诉的天涯论坛涉嫌侵犯名誉权案件发回重审,副市长、政协主席、中院院长、烟厂厂长等众多官员在我们报道后落马,自身或代理诉讼交通局、新闻出版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加拿大等海内外当事人纷纷前来找我们求助……
不谦虚地说,如果把每一件单独拎出来剖析来龙去脉,你就会明白,还真不是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或者职业维权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迄今从业23年,保守估计平均每年50个维权事件(案件)算,我们有了至少超越千个的维权故事。那天一位老同志说,有几个行业越老愈值钱:医生、律师、老师、记者。
是啊,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律师,和一个才毕业不久的年轻律师,经验和资源肯定是不一样的。毋庸讳言,新闻行业、维权领域,同样如此——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写出的文章,和才从业的那位文字,应该有很大区别,这就是能力和水准的体现了。
前些天,媒体报道了社会上的广告公司收费发布“维权新闻”。如果能够有力度,我也支持他们,人家也要吃饭,有付出就应该有收获。
但是,他们是糊弄当事人。整理出一篇基本狗屁不通,比前几天北大中文系张教授水平还差的文章,发布在那些大大小小的论坛上,就说完成了新闻发布。
毫无疑问,这样狗皮膏药一样的老军医广告样式文章,没有冲击力和爆发力,基本毫无疗效和影响力。
那我们介入的维权,为什么能够成功呢?我多年前,接受央媒同行采访时候认为,缘由至少得有如下三点:
一、勇气。
现在不少当事人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为了帮助山东船老大,我曾和老家公安局长拍过桌子;为了维护法律尊严,我曾向兼任省委常委的市委书记成功投诉想抓我的贪官(后判刑10年)、某局(后退还2万“罚款”)和司法机构(后撤销案件);为了帮助朋友,我拿着北京电视台记者的偷拍机,和当事人、记者去国企暗访……
既然决定做了,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要有九死不悔和背水一战的信念和魄力,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毅然决然。
二、知识。
虽然毕业于实力不错的211高校强势院系,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每天都有海量信息铺天盖地而来。
不学习肯定就会落后。因而现在的每一天,我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学习什么呢?
新闻、法律、人文、历史……只有见多识广,才能高屋建瓴;只有学识渊博,才能侃侃而谈。
去年,我曾经应邀去某高校演讲“公益与维权”。一个半小时滔滔不绝讲下来,得到的评价是:全视野、高容量、宽角度、深价值。
我想,这和自己热爱学习应该是有很大关系的。你的肚子里有没有货,并不在于夸夸其谈和高谈阔论,别人与你几句专业行话一说,就知道你的道行深浅了。
我们许多的当事人,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水平不高学不进去等原因,缺少专业维权知识,因而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
三、能力。
有了勇气和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得有能力。愣头青很有勇气,纸上谈兵很有知识,还是会吃败仗。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看病得找医生,写文章得找记者,打官司得找律师。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包打天下。
我曾经一条短信给四川女商人讨回内蒙古的工程款,曾经给省检察长和省高院院长、市长和县委书记发函引起重视,曾经和“黑老大”联系获得他的友好回应……
怎么和他们沟通,怎么去合情合理合法维权需要技巧技能和方式方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去成功操作的。
在这个信息时代,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场合上,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的人,不在少数。
但是,有理有据才能令人信服,而不是一味的吹牛逼,胡说八道夸大其词。
你说你是实力商人,天眼查一看就知道你的能力,以及多少官司、是否老赖;你说你是著名书画家,网络一搜就知道真假;
你说你是知名媒体人,百度一下如果没有你的几篇有影响力作品,那估计没人相信;
你说你是大官,网上都没有你的几条新闻,那也可能是酒后瞎吹……
实实在在做出点成绩,就是最好的广告。
最后,补充一点,文章标题里的“屡战屡胜”,不是“百战百胜”,世上应该有常胜将军,但是应该没有全胜将军。
因为你的案子本身没有道理,或者已经十分被动,或者因为司法腐败……都有可能败诉。
根据《律师法》也好,还是常理也罢,我和我们的大律师团从不保证百分之百——因为一个事情的最终结果,是由包括当事人自身的努力在内,等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作者简介:朱鹏源,毕业于南师大中文系,新闻从业23年,曾在新华日报社、江苏电视台和中国网、《中国报道》杂志社等媒体担任编辑记者和编委副主编等职务,现任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总编辑、中国缅甸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中国地名学会名镇优品委员会名誉会长等职。
多年来,基本专职从事法制新闻和维权工作,发表了大量案件报道和监督新闻。披露的“苏北名医见死不救税务副局长”案,得到国家最高领导批示;“农夫山泉因一元钱官司败诉”报道,轰动一时;报道的“扬州药物致聋儿童八年维权胜诉”当事人,走进2003年央视3-15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