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畅全喜
光环耀眼绽芳华,
官位频多锻大家。
阔论高谈凝智慧,
明心悟道促红花。
平生励志辉煌著,
满腹经纶馥郁茶。
千万金文荣世界,
一身正气走天涯!
人物简介:
艾斐(1948年一),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高村村人。
他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和社科专家。
他先后在晋南蒲剧院、古县县委、山西日报社、临汾市委、共青团山西省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省社科院工作。历任通讯组长、研究所所长、处长、主编、社长、党组书记、副院长等职。后曾任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省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太原市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中国艺术学会终身名誉主席、国际传记中心副理事长、国家重点课题组核心成员及省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山西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省内外、国内外30余种社会及学术职务。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被评为研究员。是当时山西省最早的研究员和全国最年轻的研究员。现为研究员、教授、省社科院首席科学家、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甲)、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共和国杰出贡献人才、世界华人艺术领袖、2010年度中国“国学名流”。多次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题。同时兼任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客座教授和高级研究员。荣膺省部级以上表彰30余项(次),获省内外、国内外成果奖160余项(次)、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文字总量1000余万字。有的论著被译介至日、韩、欧、美等地。
1976年,“文革”刚结束,他就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文艺》、《思想战线》等刊物上连续发文,批评沉溺于异化心理的所谓现代意识。认为应坚持“二为”的创作原则。
他在1976年一1990年的十余年间,发表理论文章460多篇。多篇被巜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媒体刊发、转载、评析。有的获“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文学艺术创作奖”。
1982年,他注重于创作论、流派论、思潮论、审美论、文艺学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一定要站在现实主义的基点上》、《文学.应当把理想的火光点亮》等百余篇论文。
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以来,他连续出版了《时代精神与文学的价值导向》、《艺术创造的文化感应》、巜精神建构与审美探寻》等多部学术专著。
2003年,巜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文章《构筑民族和时代精神的基石一一关于经典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思考”。
2004年3月巜山西日报》整版刊发了他的巜关注“经典文化”》一文,全国30多家媒体转载,巜求是》杂志摘要转发,中宣部在《新闻评阅》上对该文作出了评介。
当年5月巜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论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有人问艾斐:你的论文受到社会关注和好评,是何原因?他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便命感和责任心”。
艾斐作为权威的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和社科理论专家,他的论著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立意高远,境界宏阔,二是高质高产、博学多才、视野宽广、功力深厚,三是:文章发表层次高、辐射广、影响大、震撼力强、效能实出。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不为金钱所动,始终肩负民族、国家使命,坚守信念,心无旁骛,勤勤恳恳,奋斗不息,不断用自己的理论创造为国家发展和
社会进步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撑。
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