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乡情
文/白文合
我的家乡——左堤村 ,坐落在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这是一个不到四百人的小村,我青涩又温馨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村的东面和北面是连绵起伏的沙丘,本地叫“沙土岗子”,由黄河淤沙淤积而成。沙丘上有很多树木,各种杂草灌木,那儿也是孩子们的游乐场,爬树,捉迷藏,编草帽,做着各种游戏。在众多树木中,白杨树是值得怀念的 ,它高大粗壮,树身挺直,树冠茂密如大伞盖。白杨树应该是我们村最多,它主要是村民建房首选的大梁,附近村里也来我们村买白杨树做大梁用。它的落叶被人们用枝条穿起一串串的,用来烧火做饭。还有很多种类繁多的果树,面积不大,品种多样。其中杏树就有很多种,最有名的是“老鸹枕头”杏,它曾被本村名士林瑞杰写成文章发表过。还有梨树,枣树,桃树等,也有椹树,没现在多,大多是老树。
记忆尤深的,是那细腻柔软的沙土,它是我们几代人的温床,是儿时的摇篮——儿时的土布袋。

父亲用独轮车装上一两袋推回家,母亲用细箩过滤,生怕有硬物伤着孩子,筛好的细沙装入土布袋,用烧红的铁犁铧把土烫热。母亲用手试试温度,感觉可以就把土铺平,把孩子放入土布袋。在温软的沙土上,孩子会觉得很舒服,他会手舞足蹈的撒欢儿,玩累了会甜美的睡着。尿了也不怕,抖抖布袋里的土就不会湿了。第二天换土布袋时,孩子的小屁股还是很干净的。
沙土还可以用来炒干果,如花生、黄豆 、瓜子、面蛋等。炒干果时,邻里之间会有两三家在一起,院内支起大锅,点燃劈柴,沙土倒入锅中,男人们轮流用大铲翻动沙土,直到把沙土炒的和水一样,开始倒入干果翻炒,一会儿就听到砰砰的爆破声,那是干果涨裂的声音,香气也慢慢散发出来,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咽着口水,大人们也兴奋起来。此时的乡土味更浓了。是沙土养育了我们的童年,是黄河给与我们生命的源泉。
村的西面是六五河,童年的河水是清澈的,能看到成群的鱼儿自由游曳,倒映出飘动的白云,湛蓝蓝的天空。河水不仅能灌溉农田,更是村民嬉戏的乐园。

冬天河面上溜冰,凿鱼,一点也不觉得冷。夏天游泳,洗浴,击水,游玩。如果口渴了,随时捧起一把水喝,用手背擦一下嘴巴,甩一下手,水真甜啊……
童年邻里间是和睦的,偶尔也有吵闹,谁也不会放在心上。有事时会自然的走到一起,相互帮忙,相互借取来往,借过火柴,借过衣裳,借过油盐酱醋,能用的都借过。那时谁家做点特殊的饭菜,都会给邻里分享。最想念的是“插豆腐”,把黄豆用石碾子压碎,和大白菜帮子切碎煮在一起,煮熟煮烂后香气四溢,邻居们都会拿碗盆过来盛点,东家也很乐意和大家分享。多么淳朴善良的乡亲啊!
童年有太多的往事,家乡有太多的故事,那都是童年香甜的梦啊!家乡的景很美,家乡的人最亲,就像歌中唱得那样“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纵然时光荏苒,时代更新变迁,不忘的永远是丰富多彩的童年……

特别赞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