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金碎玉话伏天
作者:徐淑娜
入伏了,一年最闷热的日子来了。蝉仿佛也跟着凑热闹,开始躲在树叶间“热死了、热死了的嘶叫。人们热的沒处躲没处藏的,还好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轻意不出屋,屋子也热,汗水悄悄在后背流淌。再闷再热年纪大点儿的人,也不敢在空调屋子里久呆,怕太过阴凉伤了身子。我晨练归来,打开空调,待室內温度降下来,马上换电风扇,让它自主摇动,传递着那一丝丝清凉。
心静下来后,屋子里温度让人很舒服。许多年前曾经伏天儿的点点滴滴的画面便浮现在眼前……我坐在书案前,动笔穿起了如零金碎玉般的伏天儿的记忆。
记得有一年伏天里,这一天儿实在太闷热了,收工回来,上衣湿得紧贴后背,听着蝉在院子的杏树枝头上拼命的嘶叫,让人更加烦躁,真想找个棍子把它捅下来。晚饭妈特意在凉灶锅做了大米水饭,想让一家人缓解一下这难耐的酷热,生怕喝粥让劳累一天的我们吃不下饭。她用新压上来的压水机里的凉水把刚出锅的水饭过两遍,保证让家人吃到嘴里冰凉儿冰凉儿的。夏天晚饭一般家儿都在院子里吃。妈一声招乎,“吃饭了”三个弟弟瞬间齐刷刷地围坐在饭桌前等着。吃大米水饭比吃大米饭还要费,伏天凉凉的顺囗,所以妈用一个五印锅大小的瓦盆盛的水饭,我们谁都端不动,保险起见爸爸从压水机水槽那儿把一大瓦盆水饭端过来。妈把切好的一大碗老咸菜丝放在桌子上,另外还加了一大盔子腌黄瓜。三个弟弟看着大米水饭透着高兴,但看到坐在马扎儿上威严的爸爸,只好收敛起那一丝儿表情的放肆,等待爸爸发话才端起妈用笊篱捞好的一碗水饭,静静地风卷残云般地、三下五除二,一人连吃了三大碗。眼看着盆儿干碗儿净,爸爸又看一眼只喝了一碗稀饭的妈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明儿别吃水饭啦!早点熬大棒渣粥晾着,吃饭时粥就不热了”。妈答应着就到压水机那儿洗碗去了。我和妹妹立起桌子打扫院子,三个弟弟吃饱了早跑外面玩去了。
吃完晚饭,爸爸从园子里拔一小抱儿青草,撕一把干麦根进屋了,随即撩起冷布,不一会儿便从敞开的窗户冒出滚滚浓烟,这是用土方法熏蚊子。隐藏在屋子里等待吸食人血的蚊子被浓烟呛出来后,又赶紧放下冷布,直到屋内浓烟散尽,一家人才进屋儿。
爸爸是生产队的队长,熏完蚊子就去保管室那儿记工分去了。伏天儿进屋不拉灯,怕招蚊子,几个孩子躺在光溜溜的炕席上,辗转反侧。因为天儿热睡不着,人手一把妈自制的扇子使劲扇着,扇子有的是用麦杆穿的,有的是用棒子皮编的,有的是用草帽辫缝制的。后面这两种扇子结实耐用,可以经年使用。因为爸爸不在家,我们几个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瞎侃:扇子我有,拿在我手,有人来借,等到三九;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哈哈……欢声笑语破窗飞远……妈提醒大伙儿:“你爸快回来了,别闹了,睡觉吧!睡不着合眼眯着!”果然不一会儿,栅栏门儿响了,屋内马上鸦雀无声,一会儿我们便过了”北务岭”了……
那年头儿生产队有菜地,伏天隔三岔五分韭菜和西葫芦。西葫芦不老不摘,老西葫芦禁搁。韭菜分了马上蒸馅包子吃,不然该烂了。尽管五风六月臭韭菜,那时候谁家儿也不会浪费的。伏天好发面,韭菜不放油,捏一捏子碱面,再放上盐齐活,蒸出包子倍儿好,吃起来倍儿香。如果要想吃顿饺子,你得盼着下大雨。下雨谁都不能上工了,妈才有空儿用西葫芦给家人包顿饺子。老西葫芦打皮、擦丝、剁碎、攥干,撒一把虾皮、盐和花椒粉,滴一丁点儿油拌好馅,我和妹妹帮忙,八口人得包满一大七印锅盖、外加两小盖帘儿……煮熟、端上桌,又一次以风卷残云般的超速度,换来了胃蕾的满足。所以伏天后的雨天成了农民的休息日,即使读书学习报纸,也只是集中念一个小时就散了。每逢下大雨,劳动力按上工时间集中在保管室,让队上识字的人读給大伙听。我那时是专门念报纸的。所以只要下大雨就学习,提高思想教育。(小雨儿不算,若是下小雨儿社员一般要顶雨儿干活)所以下大雨那一天村儿里大多数人家都包饺子吃。孩子们盼下雨,只是盼着家里吃顿饺子。而连雨天后的蛙鸣也让庄稼人赋予了诗意的期盼。“在信奉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的前提下,都有趣儿地把蛤蟆叫听成了:今儿下、明儿下、后儿还下了……
伏天,骄阳似火,空气湿度大,真的是上烤下蒸。既使呆着,也是汗流浃背,干活儿一动弹便挥汗如雨。男的收工可去箭杆河洗澡去暑;女的只能用家里压水机早上压上凉水来,倒在大铁盆里晒着,(没有压水机的人家,到井沿挑满一大缸水。用缸里的井水)中午洗干净才吃饭,再晾一大盆水,傍晚水温热乎乎儿的正合适,躲在背人儿处大洗一通,也算洗个痛快。
那时每到伏天这时候,是夏管的关键期。生活在箭杆河边的地里活儿,主要有两大类:上地和水地的夏季管理。男劳动力抓稻子,女劳力给玉米追肥,把式们耠青。我最讨厌伏天里追肥这活儿,这时候的追肥主要追化肥或氨水。而追肥最让人头疼的活儿就是布氨水。春天播种的大直垄玉米地,此时长势茂盛、密不透风,在这样的环境里布氨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钻在庄稼地里让人感到蒸笼一样闷热,还有一种出不来气儿的感觉,浑身上下没有干地方,衣服脱下来都能拧出水儿来。氨水儿的挥发性大,尿素味儿呛鼻子淹眼。特别是临到傍晚收工时,黄蝇子等吸血小昆虫追着叮人。汗臭味儿、氨水儿独特呛人的味儿混在一起,让人无法忍受,汗水顺着头发流到眼里没法睁眼……这时候需要人的毅力坚持着,因为拉来的氨水必须用完,否则会减少肥效。大伙只好咬着牙加快速度,那些攻击人的黄蝇子、大卡蚂等昆虫围着你团团转,叮得人浑身起大包,奇痒难奈。布肥的人逮住黄蝇子等这些害人虫,也毫不客气,直接塞进氨水壶里判它死刑。每当这时候人们的脸上也会隐隐划地过一丝丝胜利的微笑……
玉米地追完肥,紧接着把式们就该给庄稼耠青了,这是一条龙作业。所谓耠青就是让牲囗拉着耠子给玉米秧子培土,为的是让大棒子秧儿防旱排涝抗倒伏。一个牲口拉着耠子,把式扶耠子。前头有个拉墒的,他们的任务就是领着牲囗按着垄规规矩矩地走。此时的玉米叶子刚好剌眼,钻在这样的地里又热又闷,汗水流在眼里沙得疼,还得不时擦汗,还得注意人和牲口别伤庄稼。在这样的环境,拉墒人和牲口齐头并进,一遭下来浑身湿透,鞋底没帮全是泥。如果赶上追肥的和耠青在一块地干活,为了公平,也为让拉墒的喘口气儿。队长会让追肥的妇女每人拉墒两遭地,轮完从头再轮。耠青是夏管玉米的最后一道工序,耠完青就等着秋收玉米啦。所以马虎不得。所有人都尽心尽力把这点活儿干好。
伏天男劳力抓稻子也不好受。稻子从种到收要抓三遍,就像上地管理玉米一样细致。抓稻子就是为稻秧子除草灭荒。此时伏天正是抓第三遍。人要一条腿跪在水田里,另一腿弯曲在胸前支撑前倾的身体。双手抜草委苗,真的连滚带爬。加上秧苗叶子这时正好剌前胸。所以抓三遍时,男劳力都穿上最厚最破的上衣防剌防晒,好一点儿的衣服真舍不得。有的人衣服破得不能护胸,胸前便被稻秧子剌出道道血印。他们的后背被太阳炙烤着,也有灼伤。水里跪着腿还要忍受地蛆剜的刺痛。还有蚂蟥叮咬吸血的疼。真真应验了《悯农》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唉, 那些年的伏天儿呀,我们农村人,再热、再苦、再累,都不喊!每位农民都认认真真的种地,侍候庄稼。只为多打粮食,留够口粮种子、交足公粮。甭管严寒酷暑大伏天该干啥干啥,没人叫苦喊累。生产队就是社员的家,种地就是农民的本职工作。
农村的庄家户,一家子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平平淡淡又开心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覚得幸福和快乐最多!
如今又入伏了,几十年的发展,咱现在是现代化大农业啦。农民远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痛。种地实现了科技现代化。浇地用喷灌,打药用无人机,施肥培土、收获全部机械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已也步入了改革逐梦的快车道,农民的生活环境早已实现城镇化。柏油路、自来水、取暖煤改电,住房做保暖,窗户全塑钢……国家对农村的建设年年有投入,生活上也常常有补贴。农民早已奔小康啦。
伏天又到了,大家早已远离J暑热的折磨。我们早已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盛夏伏天,人们面对着“空调、冷饮、大西瓜……”的伏天日子,应该知足了吧?
作者:徐淑娜
南彩小学退休教师
2022年7月15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