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岗:剜小蒜(诗歌)原载:剗却君山 我们这一代s
李建岗,1953年生,山西省万荣县王显乡偏店村人。闫景中学毕业。曾当过教师,后担任多年村干部直至村委会主任。爱好文学,喜欢写写画画。5篇万荣笑话剧收入《万荣笑话剧作集》,其中《羊肉热锅》获运城市参赛作品三等奖。
编者按:小蒜,别名小根蒜,紫根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路旁、田野和荒地。广布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国。鳞茎近球形,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营养丰富, 香黏可口, 鳞茎还可盐渍、醋渍等, 具有脆嫩可口的特殊风味。作者以现代诗歌样式,融叙事与事情为一体,表现了一老一少在田野里挖小蒜的情景,读来别开生面,极富理趣,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美学价值,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本刊编辑:孙爱国)
三月里,阳春暖,
花草遍山川。
沟崖畔,果园间,
小蒜排头站。
一撮撮,一片片,
土里的疙瘩正肥,
药力功效正全。
农人的餐桌上,
有了碧绿的荠菜、雪白的小蒜。
熟的热炒,生的凉拌。
吃到嘴里,
“嗑噌嗑噌”真解馋。
道旁路边,
摆起了收购小摊,
木牌上写着,每斤两元三。
一老妪,
提着竹篮,
拿着瓜锨,
迈着缠了半拉子的小脚,
圪颠圪颠。
跪在解冻不久的田野里,
软绵软绵。
右手使劲一剜,
左手提起一串。
抖掉泥土,
晶莹灿灿。
土兮兮的额头沁着汗珠,
皱巴巴的脸上露出笑颜。
柴棍棍的手臂青筋突暴,
灰苍苍的头发风中零乱。
我顿生怜悯,驻足凝看,
这不是二狗妈么?
这小子,外出打工不给母亲钱,
忤逆虫,王八蛋,
让老人恓惶地出来挖小蒜。
我顿生愤懑地问道:
大婶,你没有钱花么?
七十好几的人了怪可怜。
她抬头看了看我,
一脸不屑,表情木然——
我有钱哩,这是锻炼。
劳作了一辈子的身子骨,
享不了清闲。
跑腾跑腾,转悠转悠,
吃饭香,睡觉甜。
剜些小蒜,能卖几钱算几钱,
买个醋,买个盐,
给娃娃减个负担和麻烦。
噢!原来如此,
这就是天下母亲伟大中的平凡,
这就是广大百姓生活中的节俭。
大婶打开话匣说个没完——
地是咱的根,爱和泥土粘。
两天不上地,牙疼嘴角烂;
五天不下田,头晕脑胀犯。
身上沾些土,不怕百病缠。
怎么?你不信?
看村里娃个个黑瓷疙瘩跑得有多欢?
噢!我明白了,
这是中国农民对家乡的热爱,
这是中国农民对故土的眷恋。
我脸红了,低头看看自己
脚上油黑铮亮的皮鞋
和一尘未染的衣裤顿生愧惭!
我不也是农民么,
才离开农村几年?
这会儿,看见大婶不再是蜷缩地跪着,
而是高大的身躯闪耀着光环。
这不就是慈祥母亲的影像,
这不就是农耕文明的续延。
…………
奶奶,奶奶——
呼唤声稚嫩而甘甜。
从远处跑来一小姑娘,
圆圆的脸蛋,头上扎着小辫。
细长的裤腿掩住脚面,
黄色的上衣印着圏圈。
用袄䄂擦了擦奶奶额头的汗珠,
小手儿拍了拍奶奶身上的土面。
从兜里掏出一个糖蛋,
剥去纸,
塞到奶奶嘴边——
奶奶,甜么?
甜,甜,我的宝贝心肝。
小姑娘笑得咯咯咯,
蹲在地上帮着挖小蒜。
嫩手伸进泥土里,
拽出一咕嘟小蛋蛋。
奶奶的嘴抿成一条线,
催促孙儿远处玩。
小姑娘拍拍身上土,
刹时跑得看不见。
大婶嘴里嘬着糖,
心里蜜样甜。
手握小锨剜得欢。
篮已满。
忽的,扭过头把孙女唤:
燕——燕——
回家啰……吃饭。
望着一老一少远去的背影,
我心里泛起一股莫名的波澜,
不知是酸还是甜?
我暗自祝愿——
小的茁壮成长,
老的长命百年。
2022年3月8日于运城
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