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诗选如花开,应运墨香溢文彩
——读《百家诗选》的内在灵觉
文/梁驰
应该是文学缘分吧,我与《百家诗选》珍藏版诗歌集的王伟主编,有微信联系是在去年6月15日。
那时,我已看到“《中国诗歌百家大典》华夏杯中国诗歌国际赛征稿”的启事,感觉内容要求都与我正在为“为两个百年献礼,写我的诗我的歌”主题而刚写成的五首现代诗相契合,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思以微信方式给王伟先生投了稿子,没想到一个月内收到通知说我的诗作品经过终审可以入编百家大典。
这结果让我有点儿意外。
想不到的是自去年8月上旬,确认五首诗真的入编《中国诗歌百家大典》后,我与王伟先生就没有了微信联系。
我以为所努力的尝试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便潜心于诗歌、散文以及著作的写作当中,几乎把投稿的事情全部忘掉了,但却在今年7月11日上午,我突然收到快递送来的两本厚书,打开一看正是《百家诗选》珍藏版诗歌集。
我自然喜出望外,前些时候稍微有点儿疑惑的内心,顿觉烟消云散而晴朗。
收书当时便拆翻其中一本来看,见到自己有诗所在页码,感觉手中的书有些分量;
又见转身而去的陌生快递员的背影,像是他刚匆忙地给我递送过来一束花,有沉甸甸的散开着浓郁色彩的感觉,而且感到正在四溢着特别的油墨香气……
我急忙回到书房,提笔毫不犹豫地把内心瞬间的灵动感觉以文字方式记录了下来:只要愿意努力,茶水会帮助把时光浸泡的付出代价,沉淀在想得到的书里。
言外之意是中华作家网,在为真正热爱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明、宣传正能量精神的作家,搭建着一个真实的家园一样的平台,只要愿意又有能力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我的作家,每个人其实都有空间和机会。
这种感觉,能够通过《百家诗选》真切感受得到,而且很有内心的触动。
这是一部应运而生的诗歌集,因为我也有诗的作品在其中,所以我感觉自己也是这个时代的十分幸运的人。
这部诗歌集对我灵魂的触动,不止停留在总体表象上而且深入到具体内心里。
从总体看,这部诗歌集有规格高、包容性强、影响力大的感觉。
意识这三点,必须从书籍自身提供的信息及其外在关联的信息来看。
首先说它规格高。高就高在了那些对这部诗歌集予以保驾护航的平台上以及辛苦付出的人身上。
说实话,作为一个作者的我,之前不认识主编,更是不了解那些支撑作品产生的平台,就贸然闯进了这个陌生领域,并且和完全陌生的其他作家共同参与了这个文学园地的创作。
这里先不说为集成这部书的主编、编委们的高规格阵容,单就支撑平台来看就感觉到了高规格的存在。
之前我不了解中华作家网,但通过这部诗歌集,瞬间让我感受它有如是一个温情的家,其规格高就在于得到了国家的相关重视和支持,比如中华作家网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部备案登记而存在的,从事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专业文学网站;
之前我也不了解现代出版社,经拿到诗歌集才知道这是中国出版集团的现代出版社的产品,可见出版规格的高度;
更高规格的是《百家诗选》集,它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备案的作品。
其次说它包容性强。这是我从书中的作家群体以及各个作家的作品看到的。
诗歌集共收录了包括新体诗和古体诗(词赋)在内的350名诗人及产生的共计1472首诗、词、赋等的作品,其中诗人中的新诗作者223名、古诗(词赋)作者127名,他们之中有专业作家,也有业余作家;
大量的是国内作家,也有少量境外华人作家,而国内作家来自不同的地方,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文学激情地表现着自己生活领域中的体验;
作品的内容不同、灵魂表现不同、风格不同,但这些都包容到诗歌集中来了,弘扬着中国正能量的文化。
这就是诗歌集的超强的包容性。
其三说它影响力大。显然,中华作家网是一个面对国内外受众的文化传媒的专业网站平台,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向国内外大众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弘扬新时代中国文明,而且具体到《百家诗选》这部集子本身,就是承担着对精英诗人佳作的推荐、策划出版图书等方面的任务的。
《百家诗选》诗歌集的出版可见任务已经完成 ,而时下正在这个基础上向国内外大众做着广泛传播,因此,其影响力不止是国内的读者,还有国外广泛的读者。
其实这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定表现,是中国文化开放的坚定自信,也是世界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群作者,在以文学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在中国的生活状况,领略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的。
总之让我放眼望去,一切爱好文学的个人,都在这个备受关注和呵护的《百家诗选》的园地上播撒着辛勤的汗水,因此盛开出了一片绚丽多姿、姹紫嫣红的诗歌的朵朵花儿来,它们灿烂夺目的景象,一定能吸引众多的人,他们中有如工作的蜜蜂、有如欣赏花开的蝴蝶、有如休闲栖息的蜻蜓等那样,光顾于静谧的园中。
从具体看,我对这部诗歌集有些灵动感觉。
我愿意成为一直忙碌的蜜蜂,不仅留恋于这片美丽的诗歌花园,也诚愿于花园中辛勤劳动,甘当一个采蜜、传播花粉的劳动者,让花园因为努力而绽放更多的花朵。
之所以乐意如此,不过是因为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兴趣爱好,才有参与的真正动力。
在这个花园里,不仅读到了更多的新体诗,也看到了更多的旧体诗(含词赋),对它们各具特色绽放的样子,我有着同样的兴趣。
凭借我对诗的理解以及自我存在着对古诗的先天学习不足的缺陷,因此我对真正的古诗是不敢写的,只能写介于真正古诗和新诗之间的关节诗,因为这样的伪古诗是不讲格律而只讲韵味变得比较便捷于我写,当然,此外我写得更多的还是新诗。
从前我定义过诗认为,诗是节奏韵味强烈的包括形体符号在内的以表达情绪、情感、思想乃至精神等灵魂的语言艺术表现。
基于此 ,我敬仰所有严格按格律、韵味创作出来的古诗(词歌赋)作品的作家,喜爱读他们的可见灵魂的作品,比如此园中的所有的古诗词歌赋就都是我喜欢的作品。
当然喜欢归喜欢,却因为我没能把握古诗这个文学事物的本性,因而使得我对古诗少了许多的发言权;
但这不妨碍我对关节诗和新诗的本性的理解,所以,我在《百家诗选》这个花园里看新诗时,对看得懂和能理解的新诗是一种学习的吸收,像采蜜一样获得了喜欢的新诗的精髓——花粉,这对我这样的蜜蜂是有益的,因为采花的过程是一种选择和收集花粉的、酿蜜的、必然过程的重要环节。
至于在这里我看到的、读得懂和能够理解的诗,是绝大多数的,我更喜欢里边灵魂十分透彻的新诗。
有时读其中的新诗到兴致时,还会对有些作家的精彩作品,极有愿望的想按照自己的写作风格,去加以不透题、更精炼文字和更符合基本逻辑地进行严谨性修改。
这就是在《百家诗选》这个花园里,通过阅读诗集,而在内心受触动的最鲜明的灵觉。

新书拿到手已经几天了,还没来得更及细致地研读,但这片花园给予心灵的触动是强烈的,如果概括自我读《百家诗选》诗歌集的灵觉,我是可以这样用打油诗概括表达的 :“百家诗选如花开,应运墨香溢文彩。激扬华史颂当代,传承精神接未来。”(《诚贺《百家诗选》面世》)。

2022.07.19.北京晚
【作者简介】:村琛,实名梁驰,广西贵港长岭人。曾就读且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从业国企。现致力于社会本性理论探索和诗歌及散文等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