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飘过家乡的羊肉味
王枵今/甘肃

走在异乡漂泊的大街小巷里,城市的风燥热而潮湿,微风吹来,热乎乎的,深夜饥肠辘辘,忽然渴望家乡的清汤羊肉,如果这时候能吃上碗羊肉汤,直接可以用醉“贵妃”的情怀来毗美。

庆阳清汤羊肉是甘肃省庆阳市最有名的小吃,它以环县羊肉最出名最具有代表性。庆阳清汤羊肉的做工极为讲究,要以新鲜的羊肉为底料,这种羊只能是庆阳本土的陇东黑山羊,奶羊,其他的绵羊是不行的。羊肉对于汤的要求是极高的,它的汤也是很有讲究,要用羊的骨头熬成。在配料上,有草果,花椒,桂圆,茴香,姜片,胡椒,干辣椒,大葱,大蒜等。庆阳的清汤羊肉与别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汤清,辣子油红,不添加其他的辅助食材如粉条和辣椒酱等,庆阳的清汤羊肉里只有羊肉和血片,或者另外可以加杂碎,汤舀好放香菜、葱。吃清汤羊肉一定要泡烙馍,烙馍也是和其他地方不同的,这个烙馍要求馍的厚度适中,而且必须是活面馍,虽然吃法迥异,但各有各的特色,我们无法否定其他地方羊肉的美味,也有更高科技引进培育的羊品种也高高占据市场,但我对家乡清汤羊肉情有独钟。
有这样一碗汤,它沉淀了岁月的温暖,味道也不因岁月的流逝而变淡,它不仅仅是美味,还承载着爱的味道,那就是父母亲的清汤羊肉。每年过年、八月十五、立冬和冬至这时节,家里都会炖羊肉和汤。母亲和父亲联合一起下厨。中午的饭就是一锅羊肉,那羊汤奶白,里面羊肉、羊肚、羊肝、羊血等应有尽有,盛到小碗里放点羊油炮制的辣椒油,放点胡椒面、姜面、味精,上面撒些葱花、香菜,色香味俱全,吃时咬几口新蒜就着,那个味道鲜极了叫绝,隔很远都能闻到香味。那种久煮,汤的翻滚,几小时的等待,等羊肉飘香的时候,我肚子里的馋虫就会被勾引出来。我足足吃了有二三碗,吃得浑身冒汗,吃得肚子都不好意思再接受了,因为太撑。

吃羊肉时家里气氛特别热烈,爸爸妈妈热火朝天的招呼孩子们,唯恐那个孩子少吃,忙前忙后的给这个孩子放块肉那个孩子添加汤,忙的不亦乐乎,用慈祥的眼神看着每个孩子吃的东倒西歪时,父母亲才拿起碗筷给自己盛舀,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尽管锅里炖的肉很多,但就是要看着自己孩子们吃饱自己才舍得吃。父母亲浓浓的爱夹杂着羊肉汤的清香,老远飘出王家开心大笑幸福的味道。
远在西安打工妹妹回家探亲,本来想做一桌佳肴款待,但她和妹夫异口同声的说:“嫂子,就想吃咱这那清汤羊肉”。妹夫是陕西人,他们对于羊肉的吃法是羊肉泡,羊肉泡里面有粉丝,羊油,辣椒酱,死面馍瓣碎泡进去,糊糊的我一点不爱吃,妹夫说他也不爱吃他陕西的羊肉泡,就爱吃咱庆阳的清汤羊肉,那一碗羊汤下肚,肚子暖暖的、热乎乎的仿佛一股气流涌动,情神气高,一个字“爽”。
我的孩儿们大学假期归来,作为母亲的我肯定霍霍欲动要大显厨艺身手,岂料娃们一句话把妈妈的味道打压下去,说:“想吃咱清汤羊肉很了……”,只好悻悻的领羊肉馆。可别说羊肉馆门前车水马龙,室内排队更是人头攒动,挤的热火朝天;端上吃的场面更是宏观,小孩子吃的吸吱溜声嘴巴眨巴眨巴的,老大爷吃的喜笑开颜把辣子油都糊脸颊上了,小伙儿更是一碗吃底朝天另一碗又开始,把人看的口水不由的咽了几咽,那一刻明白了狼吞虎咽的形容,急的恨不得马上能轮到自己美美的嗨吃起来。
家乡环县羊肉更是无限风光,环县羊肉十八吃久负盛名,所谓烤全羊、黄焖羊肉、干煸羊肉、红焖羊肉、烤羊肉串、椒麻羊肚、糊辣羊蹄、清炖羊肉、手抓羊排、醋泼羊头、清蒸羊脖、羊肉小蒸包、酸辣羊蝎子锅仔、韭香羊肝、蒸大件、酱香羊尾、锅仔羊杂、酸汤羊肉片、粉条炒羊肉切片等等,为什么一一道来,是因为每种吃饭都独具特色,清香四溢,如果我不列举出来怕外地朋友不懂,要让看的流口水,有吃的冲动。我最爱吃黄焖羊肉,那个酥、糯、软,吃到嘴里外酥里嫩,顺滑爽口,清香真是回味无穷;还有那锅仔羊杂,把它轻轻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辣辣的,这种味道一下充满了嘴的任何角落;吃酱香羊尾的时候,也可以沾点辣酱舔一舔,顿时,辣酱的麻和辣味一下“扑”入嘴里,那个“绝”荡气回肠。还有那小笼羊肉蒸包,看上去吹弹就破的柔滑,不要说吃了,对着一个个晶亮剔透的蒸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否则热热浓浓的汤汁可要溅你一身。正确的方法是轻轻拿起蒸包,细细地咬上一小口,拌着扑鼻香味,徐徐地吸吮粉红色的汤汁,顿觉唇齿留香,就是一种美食的享受。

俗话说的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着那美丽皎洁的月亮,我不禁想到了嫦娥,太想念家乡那清汤羊肉。一碗羊肉汤,承载的是深情,是平凡岁月里的缕缕真情。一碗羊肉汤,更见证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有妈妈勤俭持家的美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远在天涯,但同在一片蓝天下,那么,羊肉汤的清香肯定是香飘万里,啊!清汤羊肉,你托付了所有人的思念,我所喜欢的美食,将在我心里永远保鲜,我所珍爱的清汤羊肉,你是我的独家记忆!

作者简介:王枵今,甘肃省合水县人,县直机关干部,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文学写作爱好者,有作品发表在《九天文学》杂志、地方刊物《黄河象》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