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座石牌坊
文/牧夫
在外的单县人,说起自己的家乡,总是不能把面目全部揭开,而是怀抱琵琶,往往不知这琵琶的调子定在哪儿,半遮掩着面孔作羞答答状,皆因家乡太穷了。但说到张家牌坊和朱家牌坊,单县人就会像新媳妇变成了多年的婆婆,底气十足地双手叉着腰,无了踪影的羞答答状,尽被没完没了的叨叨取代,仿佛是介绍自家传家宝一样,也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烦不烦。
张家牌坊、朱家牌坊确实是我们在外的单县人脸上的光彩,不是为贞妇烈女的守“道”,而是为那精美的雕刻。
张家牌坊的大名叫百狮坊,张家牌坊只是它的俗称,是张家族人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为赠文林郎张蒲的妻子朱氏而建。这座牌坊高十四米,宽九米,四柱三间,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夹柱,透雕群狮八组。每根夹柱左、前、右三面均浮雕松狮图。百个石狮蹦跳翻滚、争戏绣球,古松苍劲、绕以云烟。四柱和坊额透雕云龙。珍禽异兽,花卉图案,云龙飞舞。雕刻精细、结构严谨、气势雄伟。
朱家牌坊的大名叫百寿坊。顾名思义,自然是一百个“寿”字了。百寿坊位于百狮坊西南几十米处,比百狮坊早建十三年,是乾隆三十年(1765)为翰林院孔目朱叔琪妻孔氏建造。坊上不同书体“寿”字百个自是一绝。
两坊遥遥相对。
赠文林郎及翰林院孔目为何职,我没去考证,其实考证也不难。张家牌坊要比朱家牌坊的名气大却是事实。我们当地有这么一句话:张家牌坊,李家匾,王家大旗杆。
有关这两座牌坊的传说很多。
朱家牌坊完工后,张家找到那位给朱家制坊的石匠,表示如果比朱家的牌坊雕刻得更好,提什么条件都答应。那位石匠提出,一两石头给一两黄金。如果答应这个条件,保证比朱家的牌坊刻得好。待牌坊落成,庆祝吃酒的时候,张家在石匠的酒里下了毒。在那位石匠咽气之时,张家才说出了实情:怕石匠再刻一座比张家牌坊更好的牌坊。
“精美”的贞妇烈女文化里,也透着血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