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腾龙洞到龙船水乡
文/周葵
(一)
山山娟秀,独立成峰,绿树青青,秀色撩人。清风,阳光,风景如画。山下的广场上,“腾龙洞”的仰慕者们,正喜气洋洋,笑语喧哗,期待着与她的零距离肌体相逢。
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鱼贯进入景区大门,闯入眼睑的是一条白色的巨龙,喑呜着,叱咤着,咆哮着,怒吼着,奔腾着,扭动着,仿佛奋力挣脱锁链般,携雷裹电,急匆匆直奔陡峭狭窄深不见底的峡谷而去。两崖绝壁间,石桥成“几”字形,凌空飞架。飞湍瀑流,肆意喧嚣。凭栏俯视,仿佛身跨长龙,排空御气,随之奔腾而去。瑰丽雄奇气势非凡的吞江巨龙,在“腾龙洞”尚未现身之前,先声夺人,做了迎宾猛男。
走上一段不长的湿湿的斜坡路,转个弯,掏空整座大山的巨洞,赫然眼前。一只彩色热气球,浮于洞顶。在这高74米,宽64米可飞直升飞机的巨洞石壁上,有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题写的“腾龙洞”三个红漆大字,抬头瞻仰,果然名不虚传。


进洞,紧贴两边洞壁,修有很平整的道路。上方安装着遮挡的护板,以防洞顶石头掉落伤人。靠左是进洞的路,靠右是出洞的路。平坦的洞底,有一块指示牌,上有“清江古河床”几个大字。说明在邈远的亘古八荒,清江之水就在此穿洞凿壁,奔流浩荡,努力雕琢出这神州溶洞之冠,世界特级洞穴奇观。
不乘电瓶车,仅靠双腿,想要窥探洞中奥秘,那是难于上青天的。试想,长52·8公里的腾龙洞,洞里黑咕隆咚,即使打着火把,也会被形形色色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吓得魂不附体。而今,幽深的巨洞,被洞穴艺术家们打扮得美轮美奂。灯光陆离,灿若仙境。洞顶高邈,繁星闪烁。车行洞中,犹如乘船夜游山城,万家灯火,高低错落。又似轻舟过高峡,危岩高耸,刀劈斧削,山花如染,辕声啸哀。车行多时,方停,下得车来,恍恍悠悠,竟然不知身在何处。只觉山路逶迤,盘旋宛转;沟沟坎坎,一波三折。恍入金谷之园,五彩斑斓;游东海龙宫,珠宝纷呈。迷离彷徨,魂兮飘荡。
几滴水珠从天而降,似红玛瑙,蓝宝石,黄琥珀,,铿然入坑,琴弦拨动。几绺清水,细细的,急急地沿如玉岩壁向下,汇入一潭碧水。到此方知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洞,洞中有水,水绕山环,物态万千,奇妙幽深,观之不尽。一会儿是金盆洗手,一会儿是青龙吐水,一会儿是沧海桑田,一会儿是五谷丰登。走着,看着,惊叹着。不觉来到一个广阔高邈的大厅,一场激光演出即将开始。
激光闪烁,水幕高扬,声光化电之间,一条巨龙,腾空而起,上下翻飞。土家妹娃,头系彩巾,身穿花衣,十指灵动,采茶山间。天龙倾慕妹娃的美貌,化为俊男,对歌山间,终成良缘。不想玉帝发怒,锁巨龙,拆姻缘,罚其在清江出洞口吞江。不想天龙奋力,挣脱锁链,腾空而去,由此诞生了威名赫赫的“腾龙洞”。激光演出大厅高大,空旷,四通八达,令人瞠目,且无论从哪个出口出去,都是别有洞天。据介绍,腾龙洞有大大小小300多个洞,洞的最宽处有174米,最高处有237米,洞中有山5座,有大厅10个,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中除了激光演出外,还有一场《夷水丽川》的演出。夷水者,古水名也,涵盖今湖北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诸小河。丽川之丽即利川之利,古丽利通假。清江发源于利川之齐岳山,因其“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土家儿女在《夷水丽川》中,歌其食,歌其事,歌其婚恋嫁娶,演员个个青春靓丽,表演情真意切,很值得一看。

这个庞然大洞,从古以来,都是一个神秘充满传说的地方。腾龙洞原来叫做“干洞”“硝洞”。据《利川县志》记载:“干洞有硝,光绪十年(1884年),有采硝者十余人,秉烛而入数十里,惧而返。”直到1988年,经25名中外洞穴专家实地考察了32天,才得出结论,它是中国目前溶洞之冠,世界特级溶洞之七。因为腾龙洞宏伟盖世,中国海军69艇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利川”艇。原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在游玩了腾龙洞之后挥毫泼墨,写下了“登山当攀珠峰,揽胜应探腾龙”的诗句。所以说,到了利川而不去腾龙洞,犹如去了法国而没有看埃菲尔铁塔,去了美国而没有参观自由女神像一样,是个巨大的损失。

(二)
从腾龙洞出来,意犹未尽,即刻马不停蹄,赶往龙船水乡。
灿烂的阳光,被一片薄云,悄悄的掩住,接着就哗哗地下起雨来。从腾龙洞到龙船水乡,犹有不停不歇之势。每天一阵雨,雨过天就晴,是利川的常态天气。不一会儿,薄云散去,阳光普照,群山滴翠,明媚妖娆。坐上游船,在碧绿如缎的夷水河里开始了龙船水乡的第一段游程。这里是八百里清江的源头,清江古称夷水,也称盐水。
小河仅两三丈宽,站在此岸不用大声讲话,对岸都会听得一清二白。难怪一声“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很快就有了回答:“我就来推你嘛!”娇滴滴,羞答答,脆生生的《龙船调》就这样在水边诞生了。

第一段历程时间不长,上岸后就进入“水莲洞”,“水莲洞”有旱洞水洞之分。旱洞长2000米,两头相通,状如拱桥,高敞明亮;水洞长5000米,若没有灯,则漆黑一片。
水莲洞水洞,是一条暗河。艄公执竹竿,轻点崖岸,一叶扁舟就在暗河水面上潺然向前了。洞顶不高,崖壁之间不过三五米距离,嶙峋怪石,犬牙差互。彩灯如豆,红红绿绿。幽幽灯光,映照幽暗。水道窄窄,倒影摇曳。黑影幢幢,仿佛怪兽猛蛇隐藏其间,抓人噬人,只在须臾之间,深潭水怪,兴波覆舟,危险即在眼前。坐在我前面的夫妻俩,把自己的孩子紧紧地搂着,两个排队时顽皮异常的小孩,躲在爸妈的腋下,大气也不敢出。一船人都绷紧神经,生怕声音惊动了水怪。试想,若不是一船人同游,仅一人一舟,深入幽深,真会魂飞魄散。船娘掌舵,艄公执篙,船头船尾传来悠悠的原生态的土家山歌。歌声打破了寂静,舒缓了紧张。船尾一声“正月历史新年哪,咦哟喂~~妹娃去拜年哪哟喂~~”一船人都被唤醒一般,和着熟悉的旋律,让欢乐在洞内荡漾。歌声中,前边有了微光,船靠码头。洞外,阳光明亮。上岸,走,前面就是八百里清江源,美丽的三渡峡。三渡峡并不陡峭险峻,它连接着水莲洞和另一段河道,路边开满了鲜花,坡上种满了果树。行走其间,神清气爽。

又一次乘上游船,再一次夷水漫游。碧水岸,两个钓翁,静静地垂钓;一只豆荚小船,渔翁正在收网。岸上,绿树红花,斜坡地里,玉米长势旺盛,生机勃勃。山水如画,清江如酒,游人如痴如醉。半醉半酣之间,歌声穿林渡水而来:“正月里是新年哪,依呀喂,妹娃去拜年哪胡嗨!”“金那叶儿锁,银那叶儿锁,阳雀叫那哈搔着鹦哥!”夷水丽川,夷水丽川,真是人在画中游啊!

船靠码头,又回到了刚刚上船的地方,上岸,回望青山绿水,美丽如画。红衫翠裤,头戴银帽的妹娃,头缠巾帕,英俊潇洒的小弟,开垦这一方的巴务相,守护这一方的巴蔓子,世世代代的土家儿女,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忠诚勤劳,让这美丽的山川,焕发异彩。
腾龙洞和龙船水乡一日游,让人身心俱泰,更加了解了利川,了解了利川人,也更加热爱利川这个美丽的地方。

【作者简介】
周葵,1943年生于湖北省襄阳市。1963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分配至沉湖8250军垦农场,1970年二次分配到湖北省广水市一中执教至退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水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湖北省教师代表大会代表。热爱教育工作,喜欢舞文弄墨,所写作品,多次发表在《孝感日报》,《湖北省人大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