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荡涤诗坛与心灵的盛世强音
——读《中国诗歌 百家诗选》感言
作者:冯青甫
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由中宣部主管中央级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隆重推出了《中国诗歌 百家诗选》。《中国诗歌百家诗选》甫一出版,就在中国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广大文友们的广泛好评。捧读这一诗的珍藏典集,心中感慨万千。因有稚作入选,又适逢该书主编王伟老师代表编辑部亲自点名要我写些读后感言或评析,领命之后,就有意对比再读,感受又深。我且把粗浅稚见集成一篇,再为中国诗歌传承与创新鼓与呼的同时,也最想请大家为我的稚作和读诗拙见斧正与赐教。
在黄河之南,从中岳嵩山到黄帝故里,这一大片皇天后土,既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诗歌传承与创新的沃土家园。在这里,从《诗经 郑风》到杜甫、白居易的唐诗,再到王怀让老师等当代诗人的现代诗,无不在实践中证明,我们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真理性方针。我们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才能继往开来的传承与创新中国诗歌。
可是,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诗坛,却因一些文学刊物诗歌版面的编辑,不能很好的践行“百家争鸣”的方针,他们以自己喜好,作为选诗的标准,从而让一些晦涩难读的分行文字充斥诗坛,甚至让所谓的“摸奶”“屎尿”低俗内容引发读者反感。也有所谓的诗坛领袖,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相互吹捧,或借培训轮班,不为传承和创新中国诗歌,只为钱色交易,更让中国当代诗歌跌入“冰点”。
《中国诗歌 百家诗选》却很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党繁荣社会主义文学的真理方针,从六0后老诗人娜夜、于坚、欧阳江河、林莽的诗作,到九0后、00后诗人的诗作,不废名家,也不弃新人。选诗的标准在关注思想性的同时,也注重艺术性和可读性。读《中国诗歌 百家诗选》诗歌,有伟人英雄形像,有巍峨高山象征,也有小花小草意境,有诗人邓涛组诗中《国际歌》《东方红》等共产主义精神直抒胸意的磅礴抒情,也有我之《飞鸟》借飞鸟象征不断出征的征服新冠疫情的逆行者白衣天使、农民务工者等不知疲倦为别人放飞心灵天空的美好形像,还有藏族青年诗人桑吉尖措《爱的呼唤》对生活真情实感的呼唤,也还有更多老诗人“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新事入古韵的精美律诗绝句和词令。《中国诗歌 百家诗选》真乃诗世界的蔚为大观也。
读着《中国诗歌 百家诗选》,真如在闷热盛夏,品评一场畅酣淋漓的雷雨,给诗坛带来百花满园的同时,也荡涤着每个读者的心灵,从而用诗歌让心灵的天空更加美好和惬意。
作者简介
冯青甫:笔名稚风,男,河南新郑市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为新闻文学报刊社团组织研究记者编辑,现为教育工作者。1988年开始小说、诗歌创作,有诗歌作品《校园的阳光》《鸣蝉》等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中国教育报》《文艺报》《中国教师报》《郑州日报》《郑州教育电视台》等报刊媒体获奖、发表、选集或诵读。有诗歌《七夕》《夜雨》《芒种的阳光》等在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网上选载、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