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拾了孩子的书本
文/魏增刚
孩子6月20中考完之后,媳妇就吵着说让我把孩子积攒下的书本卷子整理一下卖了。我迟迟没有敢动手。一是考虑到如果孩子成绩差,是不是要复读;二是没有时间;三是我真不想去整理孩子的书本。
7月15日快12:00时,孩子的班主任在群里公布了西安城六区的录取分数线是523分,12:00刚一过,在一家人的忐忑之中,孩子查了分数,542分,过线了,我流下了泪水。
孩子考试前的几次模拟成绩,有500分以下的,有接近500分的,516分是最高成绩。考完试,他估了540分。考了542分,尽管成绩不怎么样,也算没有发挥失常吧。他说考试那几天天热,刚开始教室没开空调,后来还是西晒。我说,国家应该给你们多考几次取平均值或最好的成绩作为中考成绩。
5月16下午,我冒雨带孩子去附近的46中的中招咨询会咨询了一些招生的老师,随后去他的学校给他填了志愿,希望他能定向于附近的他的母校。当然,也就是说,孩子不复读了。
5月17下午,孩子又同他同学去了一次他的学校,知道今年中考录取竞争激烈。

下午,晚上我硬着头皮整理了孩子的书本。整理孩子的书本,有用的书要拣出来,没用的书要卖掉,绝大多数的卷子要卖掉。孩子的许多资料书没有看完,只有卖掉了。现在许多孩子学习十分被动,本来啃啃书本,做做题,大多数知识是可以掌握的,但,他们不这样,他们要参加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也是照本宣科,课外辅导班应运而生,大有发展前途。西安的课外辅导,一节课45分钟,少则50块,100块,多则如一对二,一对一200块,甚至更多。朋友啊,一般的家庭,夫妻二人,一月工资不到3000块,孩子课外辅导,费用能负担起吗?课外辅导,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无底洞,辅导当然有效果,但更是惯坏了孩子依赖别人的毛病,迟迟养不成自学的习惯。人间的许多知识需要自学,对于一个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来说,像音乐美术写作等,更应该自学,因为它的学费更加昂贵;本子,用过的部分撕下来卖掉,没有用过的留下以备他以后列验草。列验草?给他备了的验草纸验草本摞得有一人高吧,他没有动一张。他的新本子几乎每一本都没有写完,有的本子只写了两页,扔了。在西安市,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当年呢,是一张纸正面写满,反面写满才扔的。扔了?没扔,常常当手纸了。有时舍不得扔,还在上面练了毛笔字才扔了。扔了?没扔,让母亲当引火纸烧了(点了纸然后引着了如玉米包子麦杆这些“软柴”,然后引着树枝等“硬柴”开始做饭)。验草纸不够用,揭一些黑的油光纸裁了钉成本子当验草本用。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节俭,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应该永远的保持下去,我的孩子也算节俭,知道作为环卫工的我与他妈的不易,不像他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扎势抽烟了,但有时花了4块钱就买的饮料喝了,岂不知我这个挣不来钱的“大小气鬼”一年到头没有买过一瓶饮料呀。
在整理孩子卷子时,我把他语文卷子上的一些文章留了下来。好文章真舍不得扔,以后会看吗?估计看的几率较小。我想到编辑的辛苦,编辑们把文章从书中摘录到了卷子上,我们又辛苦的收集。当然,希望能把它们装钉成书,便于保存与阅读。我想到广大的作者,应该把散发于各种报刊杂志网络上的文章集结成书,便于保存阅读留传。

美文,它让我们享受之时,教育我们要向上向善。人的向上向善有天生的因素,有家庭教育的因素,社会教育的因素。尽管对人的教育,周期十分长,难度十分大;尽管有人学有所成,但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依然摇头摆尾,拍马溜须,对人冷漠;尽管我们丢下了它们,我们会感到人的薄情世故,生活的残酷。但美文对人的教化总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当然,作为作品的作者一定要作生活的天使,要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别人,热爱生活。只有真正的热爱了生活,不辜负生活,你才不会患得患失,才不会计较你的付出,才会“俯首甘为孺子牛”。
收拾孩子的书本,我发现,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我们只有凭着自己的毅力,辛苦的去学习它们。尽管这样,我们在某一个小小的领域有一点小小的成绩,实现了自己小小的理想就很不错了。贾平凹说过,人的一生能力有限,一个人能干一两件事情,把这一两件事情干好就行了。
大约的收拾完了孩子的书本,也就告别了我们的过去。时间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情又无情地就匆匆地走到了我们的前面。
西安今年热得早,热得时间长,7月18日,外边慢慢凉了。尽管屋内还是那么热,但能感觉到气候的变化。又一个新的季节已走在了路上,而让人留恋又讨厌的夏天正慢慢远去。最后,我期待着孩子能考上较为心仪的高中,在秋天到来之时,踏上高中的学习之路。

魏增刚,男,48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