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无字家书
刘克勤
乔迁新居的前一天,我在书房清理个人杂物时,打开一个尘封已久的纸盒,抖出内装的几十封家书。霎时,我沉默了,思绪回到了40年前的岁月......
家在湘西南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里,我当兵时,村里能把一封信念出个大概意思的人没几个,而要动笔写信,恐怕只有离我家1公里外的校长了(全校就他一个老师)。我父母更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因此,给我写信便成了家中的一大难事。
那是我第一次回家探家。父亲说,求人写信太不方便了,以后还是我自己写吧。我一听,吃了一惊:“你写?”
“是的,要是家中一切都好,我就在信纸上画个‘0’,要是家中有什么事情,我就画个‘X’。”
为了减少父亲翻山越岭求人写信之苦,我只好同意了。
第二天,我跑到5公里外的镇邮电所一次买了50个信封和50个邮票,并在每个信封上写下部队的通讯地址。这样,只要父亲在信纸上画上“0”或“X”往里装好,贴上邮票,趁着每周赶集的机会丢进镇上邮所的信箱就行了。
后来的日子,我在遥远的南国军营,每隔一月、两月就可收到父亲寄来的别人无法看懂的家书。再往后,这种家书又渐渐引进了新的内容。比如,春天,信封里夹有一片嫩绿的小麦叶子或是一朵金黄的油菜花,我就知道家中的小麦长势很好,油菜也不错。冬天,信封里夹有几缕玉米缨或是几片棉花叶子,我就知道家中种植了什么作物;寒冬来临时,父亲常常会用未曾握惯笔的手画一件只有我才能看懂的棉袄,那是父亲在嘱咐:“天冷了,快加衣。”

(作者父母)
年复一年,一封又一封家书源源不断飞来,但没有一封画“X”的。可这期间,奶奶去世,爷爷病故,父亲、母亲先后多次住院......
天长日久,我慢慢体会到是父亲有声的大手把一个个“X”换成了“0”,那一个个“0”使父亲像山一样伟岸,海一样宽阔。从中,我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那般朴实而厚重、执着而深沉。
呵,家书无字,父爱无言。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链接-刘克勤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搏命梅山女》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市人。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先后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个人专著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