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同时对共同富裕又鲜明提出,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从价值角度审视,教育不仅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价值目标,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
其中,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教育类型,与共同富裕有着更为密切直接的价值关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背景下,一定前景广阔,从“大有可为”转化成“大有作为”。

图片来源:zhihu.com
▋ 职业教育在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多次提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鲜明提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是培养人,职业教育贯穿了人就业创业致富各个阶段,客观上使人们获得了终身教育机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和条件,已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新发展阶段,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已被赋予新的内涵意蕴,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尽管我国目前已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规模最大”并不代表质量一定优。在共同富裕价值导引下,人的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物质和精神都要同富裕、同提升,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理念和观念。
要培养现代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职业观,使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融入、与国家发展和谐共进;要教育学生掌握过硬的一般劳动技能和特殊技术技能,坚定个人职业取向,学一行精一行。
要注重学生的职业价值提升,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不断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特别要激发其积极适应科学技术新变革、善于在发展变化中主动应对求变的能力。
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智力、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和技术技能特长水平等,充分挖掘其潜能潜质,真正把他们培养成共同富裕社会所需要、有尊严、全面发展、精神生活同富有的高品质技术技能人才,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 职业教育在“做大蛋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大有作为
促进共同富裕要靠高质量发展,要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结合起来。
现代职业教育因培养目标具有职业定向性、教育教学具有实践性、服务面向具有区域性、毕业学生具有双证性等多元特征,与现代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更紧密相关,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助力把“蛋糕”做大做强。
当前,全国职业学校已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不断增强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条件。
同时,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与共同富裕要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不匹配的矛盾依然严峻,迫切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瞄准共同富裕经济目标任务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深入推进课程体系、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创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让职业教育在做大做强共同富裕“蛋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大显身手更有作为。
▋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要实现这些目标,重要的是让更多低收入农民和城镇化新市民有能力参与创造财富,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在这些方面职业教育应当也确实大有作为。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离不开白领,也少不了快递员、家政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伴随农业科技进步,农民也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这些都需要职业教育和培训。目前看来,布局不合理、资源使用效率低、与城乡劳动力市场不衔接等问题导致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城镇化的贡献还不够充分,急需改革创新。
要做好顶层设计布局,对促进共同富裕阶段性任务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所需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专业结构、产业体系等做好周期性布局安排;要打通政策堵点,实现职业教育政策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相关政策的交互融通。
要整合教育资源,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县域和农村倾斜;要加大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和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同时组织进城新市民以及各类转岗、再就业人员等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使其更好服务城乡发展和提升致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