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26)
诗║李耀文
第六章~第十一节
用酷吏冤狱大兴
来俊臣请君入瓮


改唐建周后,则天心不宁。
为防人谋反,鼓励告密呈。
又重用酷吏,冤狱遂大兴。
告密得优待,失实无罪行。
为得朝中奖,告密者蜂拥。
任用来俊臣,李元礼周兴。
这些残酷吏,人面心兽性。
专办告密信,权倾人死生。
凡被下狱者,想活万不能。
朝臣人自危,宰相走马灯;
有人告周兴,冠以谋反名。
帝命来俊臣,彻查此案情。
俊臣素知晓,周兴狡猾精。
一般之审法,招供不可能;
备办好酒席,周兴请家中。
酒过三巡后,俊臣出叹声:
近日吾办案,遇到难事情。
犯人不认罪,用刑不招供。
老兄有何法,求您给指明。
周兴开言道:可找一大瓮,
四周炭火烤,犯人装瓮中。
酷热受不了,立刻会招供。
俊臣遂命人,大瓮摆院庭;
按周兴之法,四周炭火烘。
又对周兴道:请君先入瓮。
有人告发你,谋反之罪行。
皇上指命我,严格查案情;
周兴听此言,胆颤又心惊。
双膝跪在地,马上就招供;
武皇用酷吏,目的很显明。
防止唐皇室,子孙有反情;
酷吏杀无辜,臣怨已沸腾。
政局稳定后,酷吏定罪名。
周兴来俊臣,个个处极刑。
平息群臣怨,巩固周朝政。
注:❶来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武周时期著名酷吏。
无赖出身,善于告密,得到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设立推事院,联合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大兴刑狱,采取刑讯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贪赃枉法,横行无忌,联合侯思止、王弘义等援朋结党。最后,企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遭到卫遂忠告发。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等乘机揭露来俊臣种种罪恶。武则天下令处死来俊臣,将其酷吏党徒全部流放岭南,延续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结束。
❷请君入瓮:唐朝武则天为女皇帝时,任用来俊臣等一批酷吏,专办谋反案件。他们造了许多刑具,使被告忍受不住酷刑,只得招认。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则天发现丘神勣企图谋反,下令将他处死。有人告说周兴和丘神勣通谋造反,武则天就叫来俊臣去审问周兴。来俊臣叫人请周兴来吃酒,周兴不知是圈套,欣然赴席。酒吃到一半,来俊臣问周兴:“我这里有些犯人,用尽了刑,还不招认,不知周兄有什么办法?”
周兴不加思索地回答:“这很容易,只需取一只大瓮,四面烧起炭火,叫犯人站立瓮中,还有什么不招认的?”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抬来一只大瓮,四面烧起了炭火。周兴自己曾用这办法多次逼供犯人,知道没人熬得住。周兴酒兴正浓,来俊臣却站起来对他说:“皇上有令,叫我审讯周兄谋反的事,请兄入瓮吧!”
听了这话,周兴大吃一惊,先是瞠目结舌,继而面如土色,连忙跪倒在地,磕头认罪。周兴认了罪,武则天念他过去帮自己逼供犯人有功,没有下令处死,只判了流放罪;在流放途中,周兴被仇人刺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