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毕业,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题引
如岚艳遇随风转
等待机心慧眼灵
前世来生皆幻妄
今朝抓住好运程
——编者

散文
把握机遇
文/龚 飞(四川)
朋友问我,是怎样由一个普通的工人走上报刊编辑岗位、先后获得中级和高级职称,做出一定成绩的,我坦白地告知:无他,只在于把握机遇。也许对我的回答,显得不太满意或认为我故意卖关子什么的,但我仍然要说:成功,在于把握机遇。也许有人会说我想成功,可就是没有机遇。其实机遇随时都有,而在于你是否善于把握。
一九八四年,我所在的企业有一个职工大学企业管理的名额,尽管报考的人很多,年轻气盛的我也毫不示弱地报了名,决心去争取一下。谁想,不久就有消息说,此名额早已内定给关系硬的某某某了,你我都是“相公”,还是省省吧。我听后如同当头一棒,痛苦、失望之余便激流勇退,不再复习迎考了。谁料,临考时方才得知传言不实,在我大呼上当之后,慌忙查漏补缺仓促迎考。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考试结果当然是名落孙山了。更令我气恼的是,结果,企业放宽了政策,上了录取线的考生全部如愿读上了职大。机遇,就这样眼睁睁地从我手中溜走了。然而我并不灰心。痛定思痛,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温习中学的功课,做好准备,以便随时抓住机遇。
机遇终于又再次降临。一九八六年,企业又决定送两名职工去读电大经济管理专业。这消息对我来说可真是拨云见青天欣喜若狂啊,立即飞奔到厂教育中心报名应考。这次我是抱着雪耻、必胜的决心去迎考的。尽管有二三十人争这两个名额,但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无论听到什么不利的传言,我都绝不轻信、绝不动摇信心。我一定要拼搏一下,要把握好机遇,争取成功。俗话说“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光有决心和信心是不够的,为了能考取好的成绩,还得有计划、有系统、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因此,我对自己中学阶段所学的各科做了分析:语文较好,不作重点复习;数学较差,也不作重点复习;史地政需理解记忆,是我得分的强项,必须重点复习。在对各科做了自查并找出复习重点之后,我便制订了一个复习计划,严格督促自己,聚精会神,抓紧时间,专心复习。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通过企业预考和成人高考,我终于在众多的考生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实现了我多年的大学梦想。实践证明:我的复习方法是正确的,它使我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个冬季,我在一专业种植户那里品尝到了成熟的桔子。专业户说,现在从树上摘下吃正是时候,早了不好迟了也不好。我尝了一个,其味道果真与其它时候摘下的不同。那么生命的“味道”呢?创造的“味道”呢?我豁然开朗,要成功,不就是要把握住“正是时候”,也就是要把握住机遇,使自己生命的价值得到升华吗?是的,谁能在生活中善于把握各种各样的“正是时候”,谁就能更加清晰地瞭望到成功的曙光,谁就拥有了高质量的生命,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