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此说明:本音频是作者相思入梦,朗读李亚军先生的散文《拜见红旗渠》的音频。

读 李亚军散文
《拜见红旗渠》有感
原创:相思入梦
对红旗渠的了解,以前一直停留在新闻报道的印象。最近,阅读学习陕西军旅作家李亚军先生的散文《拜见红旗渠》一文,李亚军先生用详尽生动的文字,从修建红旗渠历史到现实意义的描述,让人们对林县人民世代因缺水,遭受的苦难有了更深感受,再现了林县人民修建开凿红旗渠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对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战天斗地,创造出世界奇迹充满了感动敬仰敬佩,这也就是李亚军先生用“拜见红旗渠”,所表达的对红旗渠精神的崇敬之情。

林县人民历时近10年,在太行山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五十多年来,红旗渠这个响亮的名字一直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红旗渠精神也一直潜移默化的体现在中国各阶段的生产建设中,这也就是从七十年代纪录片《红旗渠》,到如今电视剧《红旗渠》的开播,让人们始终不渝喜爱和感动的原因。
因读李亚军先生的《拜见红旗渠》文章,也让我有了重新了解这个伟大创举的新的冲动,除观看了纪录片外,则不加犹豫的追剧《红旗渠》。

电视剧《红旗渠》以质朴清新亮相荧屏,让新时代的人们再次感受到五十多年前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动人故事。
在观看《红旗渠》电视剧中,更立体更进一步了解了红旗渠开凿全过程,没有资金,义务劳动,没有工具,自己制作,没有机械,没有专家,物质匮乏,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原始的人,原始的设备,却创造出来了令人荡气回肠的世界奇迹,艰苦卓绝的场景,一幕幕深深地触动了人的内心。
从县委书记立誓:如果修渠失败,将从太行山上跳下,向50万林县人民谢罪;
到年仅27岁的水利技术员吴念祖的壮烈牺牲,一幕幕触动心弦,催人泪下…。


伟大的林县人民,就是这样,立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言壮志,换来了今天的“人工天河”,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创造出了太行山上的人间奇迹,培育出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等不要不靠,团结奋斗的典范,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国家,民族一步步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建设成繁荣昌盛,立于世界不败的东方之珠。


林县人民开凿了一座山,开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林县人民引了一条渠,引岀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红旗渠是林县大地的生命之源。红旗渠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创新的滋养、奋进的力量!
红旗渠在天地之上,红旗渠在中国人的心上!
红旗渠精神如今仍历久弥新,鼓舞着中国人民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中!
红旗渠精神永存!
下一步👉去林县👉 去红旗渠,去拜见这震惊世界的奇迹!



隆重推荐:陕西军旅作家李亚军先生的散文集,《乘风而歌》《向阳花开》

作者:相思入梦 陕西秦韵分社会员,长安书香诗社成员,喜爱读书、朗诵,有感而发写点感想,随性而为快乐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