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途趣事——
吃鱼吃虾称受苦受难
图/文:陈东明
少年读书时,了解到旧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十分悲惨,不少人甚至靠吃草根树皮或者米糠之类度日,有谁听说过旧社会的穷苦百姓天天吃鱼吃虾吃蟹过的是悲惨日子? 鱼虾蟹,那东西是现在上酒楼少不了的美味佳肴啊,笔者就亲耳听说过老百姓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让他们吃鱼虾蟹吃到怕。
▲1995年4月30日,本文作者与《羊城晚报》时任群工部副主任李一兵(右)、广州电视台旅游节目主持、《广州电视周报》主编李小东在荷包岛最高的山峰顶“望洋台”上合影留念。该岛原为军事禁区,后解禁开放作旅游区。
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了,笔者受原广东珠江旅行社总经理叶东恒先生之邀请,我再约上《羊城晚报》群工部副主任李一兵,《信息时报》胡建国、梁晖茹(女)四位朋友乘客轮前往珠海市的南径湾风景区,再从南径湾驾冲锋舟驶去荷包岛。

从南径湾到荷包岛的海面宽阔,风高浪急。驾驶冲锋舟的一个外省民工驶到海面一半,由于风浪太大怕小舟翻沉而折回。午后于是改由旅游区的陈总经理亲自驾驶驶去荷包岛。登上荷包岛风光旖旎不赘。
旅游后,改乘汽车在回广州。途中因转车经珠海市斗门镇的平沙区,于是暂作停留采该区的区委宣传部访兼歇脚,该部部长只有30多岁,原是广州市来这里插队落户的男知青,得知我们一行来自广州,于是交谈甚欢。

这位部长在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时说:“我们区原来是一个农场,叫平沙农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改称区,当年我们来这里当知青时,建设规模及环境哪有现在的模样?当年这里篙草遍野,水网交错纵横、沼泽连片,水鸟、田鸡、鱼虾蟹及老鼠、蛇等多的是。我们在这里时常听贫下中农忆苦思甜,控诉万恶的旧社会:‘由于无饭食,只能天天都吃鱼吃虾吃蟹,吃到厌。’此话一出,真是语惊四座,令到我们个个目瞪口呆。”

这位宣传部长进而解释说:“解放前,这里的群众生活确实十分贫困,根本吃不上饭(大米),但这里的水网地区鱼虾蟹遍地都是,随手抓都能抓到,故只能够靠吃这些度日。但话又说回来,在没有大米、没有油盐的情况下天天吃鱼虾蟹,又腥又难受,连屙屎(大便)屙出来都有一般腥臭气味,这种生活可想而知啦。”

▲1995年10月国庆节期间,本文作者与友人再次到荷包岛。图为其中两位友人在荷包岛抬着渔网下海捕鱼。
听到这番解释,我们才仿然大悟,明白了天天吃鱼吃虾吃蟹也难受的道理,心里也就笑不出声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从讲笑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就成为后人的一种笑料了。
(此文原载《广东民政杂志》1999年1月第一期)

作者简介:
陈东明,广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都市头条海珠作家主编: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