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
( 150期 )
文天祥《南安军》
作者:学 贵
诵读:庆 阳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进士第一。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德佑元年(1275),元兵南侵,他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
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被扣,拘押北行,于镇江脱险,由海路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转战东南。端宗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自杀未死。
次年,宋亡,他被押送元大都(今北京),途中绝食八日,不死。在大都兵马司牢狱囚禁四年,坚贞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在柴市被害。后人于他被囚牢狱故址建文丞相祠,以资纪念。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xuè)”等名句。
文天祥后期诗歌记录他的抗元斗争经历,是他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可称诗史。
他被押解(jiè)北行,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余),意欲实现首丘之愿,于是开始绝食。作: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大意是: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
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
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
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
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前两联抒写了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颔联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对恢复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用夷齐反对“以暴易暴”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表明誓不投降的决心,不是徒托空言,而是斩钉截铁,定要饿死殉国。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正气,逐层递进,慷慨悲壮,不假(jiǎ)雕饰而自见功力。文天祥热爱杜诗,学习杜甫,在狱中作有《集杜诗二百首》;《读杜诗》写到:“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黄土一丘随处是,故乡归骨任蹉跎。”以杜甫自况,深抱异世同悲之感,也正说明了热爱杜诗的原因。这首《南安军》,对杜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于质朴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有感得句如下:
悲凉沉郁杜诗风,
愿效夷齐做鬼雄。
幻化啼鹃犹带血,
山河重整梦拼争。

【南安军】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分虔(qián)州置,属江南西路。虔州隋置,治赣县(今赣州市)。
【首丘】不忘故乡或归葬故土。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