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激 情 讚 頌 與 精 神 追 尋
…讀張詩劍的《香妃夢回》
中國《詩刊》編審‧朱先樹
我曾前後兩次去過新疆喀什,遊覽香妃墓園,但都只是作為旅遊者的激動與感歎,而詩人張詩劍到了這裡,卻寫出了充滿激情讚頌與精神追尋的長詩《香妃夢回》,受到詩界的極大關注,收穫的確是讓人傾慕的。
香妃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似乎並不是那麼耀眼,但由於她的地位與出生地域的特殊,而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美麗傳說,這就給詩人的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張詩劍的才情發揮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詩寫歷史和現實,並不在實事本身,而在於詩人內心情感與精神嚮往的真實表達。張詩劍的《香妃夢回》,我以為正是遵循這樣的原則而創作出來的。首先,他寫香妃並不“稀罕三千寵愛集一身”,而是寫她的出生地新疆的美好,“吸納山川的精華/鍾愛莽莽草原/馬隊羊群/傾心戈壁、沙海/八百里紅豔豔的火焰山和/大漠孤煙/……”是千年積雪,塑造了香妃的玉骨冰肌,是天山雪蓮,熏浴了她的絕世奇香。她的血液,來自地下五千公里坎兒井的生命之泉,香妃的美麗是自然的美麗,人與自然是融為一體的,對香妃的歌頌也就是對新疆地域美好的歌頌。其次,作為人是充滿精神嚮往的,人的一生有幸與不幸,正如香妃,有自己的精神追尋,充滿智慧與嚮往,堅守公正、睿智、知足、行善,精神不死,生命就會長存。第三,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作為現實的一代人,我們要“攜香妃的夢魂/登天攬月 鑽地取油”,要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充滿“精、氣、神”,讓各民族人民生存於協調、和諧的境界,進入自由的王國。“誠實是最大的智慧”,讓我們充滿純潔的愛,“在沙漠的公路上飛奔”,從而達到“天圓地圓人圓夢圓”,在無限圓中“通向無極……”這是詩人寫首詩所要達到的終極目的。
《香妃夢回》,從藝術表現上來說,歌頌香妃,就是歌頌新疆的美麗,歌頌新疆的人民,從而達到一種精神嚮往的目的。詩的開頭一節,用了兩個形象描寫,值得我們玩味:“挺立——/世人眼中的胡楊/活着 千年不死/死了 千年不倒/倒下 千年不爛/我崇拜/你的堅強//青春——情人心裡的紅柳/機靈地生於大戈壁/金沙海/亦能戰勝鹽鹼地/我敬仰/你的品性”。這裡讚美香妃,也是讚美新疆和新疆人民,更是讚美各民族人民的和諧團結、美好,共同為創造幸福的明天而努力奮鬥!既歌頌歷史和歷史人物,更是為現實社會的創造發展而寫出了詩人的嚮往,也是人民的共同心聲。從這個意義上,詩人張詩劍的長詩《香妃夢回》,能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讚揚就是必然的了。
(2014.9.9.於北京)
(评论摘自《香港诗人》香妃照片来自刘丹的剧照)
【張詩劍簡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詩人、編輯家、傑出文壇召集人。世華文學聯會副會長,國際詩人筆會主席,香港中華文化總會理事長,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香港文學報》總編等,主編多種叢書三百多部。著有《愛的笛音》《詩劍集》《流火醉花》《秋的思索》《香妃夢回》等。傳略被收入數十部辭典和選集。獲中國當代詩人傑出貢獻金獎,天津文化杯全國魯藜詩歌獎,意大利國際學院藝術與文化國際獎等。獲美國世界文化藝術學院頒榮譽文學博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