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未定祸福难拍板。
假若我要是不幸牺牲,
彭云就送给你来代管。
盼他踏着父母之足迹,
为建设新中国做贡献。
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为了革命事业来接班。
对孩子决不要来骄养,
一日三餐靠粗茶淡饭。
这封遗书虽然不算长,
革命者也有柔情一面。
革命者也有人情味儿,
革命者也有普通一面。
遗书是江姐含泪写的,
遗孤托给表弟谭竹安。
尺寸约十二厘米左右,
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
纸面早已经开始泛黄,
这是江姐最后的信件。”
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
江姐是一位共产党员。
也是一位普通的女性,
也是一位母亲的典范。
革命战士是钢铁铸成,
其实也有温柔的一面。
江姐生命的最后时刻,
革命和孩子同在秤盘。
母亲牵挂自己的孩子,
天经地义乃历史必然。
遗书的字迹虽然潦草,
涂改的墨迹不时出现。
可见当时江姐的心中,
牵挂孩子是人性彰显。”
这样一封托孤的遗书,
江竹筠写在临刑之前,
革命烈士的托孤遗书,
是写给其表弟谭竹安。
信里满载着妈妈深情,
信里满载着妈妈爱恋。
信里对宝贝有千般情,
信里对儿子有万般缘。
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
国民党监狱戒备森严。
江姐怎样写下遗书的?
又怎样送出监狱门槛?
真出乎所料难以想象,
真不可思议神秘如仙。
要不是博物馆人透露,
雾都重庆的谜底难见。
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
女监狱二号地狱一般。
在遇难的前两个月里,
遗书就交给了谭竹安。
只因对犯人控制严密,
江姐创造了笔墨纸砚。
江姐草纸上写下此信,
通过看守偷偷地外传。
辗转交给到表弟手里,
谭竹安含泪用心保管。
把竹签钉进江姐十指,
受尽了各种酷刑摧残。
想从她身上找到缺口,
想从她嘴里掏出答案。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
她铁嘴钢牙永不改变:
“你们可以打断我手指,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本是竹子做成的,
共产党员才是钢浇铁灌!”
国民党对她束手无策,
反动派无奈被迫了断。
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
江姐被杀害在歌乐山。
歌乐山有冤封锁申诉,
歌乐山有泪封锁悲欢。
你看似文弱雄心不弱,
你柔中带刚英雄虎胆。
你坚贞不屈源于仇恨,
你视死如归信仰在前。
五星红旗天安门升起,
难友们依然向往春天。
憧憬心情商议着国旗,
绣制新中国国旗一面。
也许永远看不到国旗,
却依然微笑着畅想明天。
解放后遗书妥善保存,
烈士的嘱托重如泰山。
党的阳光揭去了尘封,
终于交给国家博物馆。
这正是:
一封遗书千般爱,
千般母爱把心牵。
人去楼空六十载,
托孤遗书万代传!
电信微信 18631185749
移动微信 13831126213

王义书、中国音乐文学会员,省作协、音协、书协(九级)会员、省文研会朗诵主任、市音乐文学副主席。元氏作协副主席。曾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协奖、省文艺振兴奖。报告文学市委一等奖。出版长篇两部,被中国作协《作家文摘》选登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