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渐行渐远,而怀念却从未离开。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从未老去的童年,任凭世事如何变迁,只要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都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让我们充满无限怀念。那更是一种情结,一种心底的眷恋。怀念我们的那个时代,玩泥巴、跳房子、踢毽子、打四角、甩纸包,而最让我迷恋的还是小人书。
小人书又名连环画,是一种以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或事件过程的绘画形式。它以吸引人的故事情结,浅显易懂的文字配以写实的画面,把人物表情和景物形状描摹的淋漓尽致,令人欲罢不能、百看不厌。


那时候的小人书都是黑白底色的,内容大多是神话故事、经典名著、抗日战争或是解放战争之类的题材。 画面人物勾勒的栩栩如生,看起来灵动鲜活丰润惹眼,画面下面或旁边配着紧扣主题的文字,与画面交相辉映,互为注释,入脑入心。
那时候很多知识是从小人书里得到的,像蔡伦造纸、纺织能手黄道婆、李冰与都江堰。还知道古时候有个姜子牙是个神,有个雷震子可以飞,还知道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打败了金兀术,还有一门忠烈的《杨家将》。《地雷战》里一颗小小的地雷就能炸得鬼子人仰马翻,哭爹喊娘,《地道战》里弯弯曲曲的地道就能搞得鬼子无计可施、心畏胆颤。故事里的解放军英勇奋战,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扣人心弦。

还有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其中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寥寥数语,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永远鞭策和鼓舞着我的人生。

我的童年与小人书,还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愫。因为从小我就喜欢画画,喜欢用笨拙的手握着粗糙的彩色蜡笔在纸上,在墙上甚至是书上涂涂画画。而小人书的精彩画面引燃了我天马行空的少年梦。有时候也会拿着彩色画笔给白描人物图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兴趣高涨时,还会给人物加上自己心中满意的装饰。在人物的脸上、手上和衣服上涂鸦上五颜六色,细细回味,独自享受,仿佛觉得自己跟作者有某种联系,自己的信手几笔就能让画面得到升华,颇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味道,全然意识不到是在“糟蹋”名家的艺术啊。
小人书虽小,但却藏着一个偌大的世界和情怀,薄薄一册巴掌大的小人书捧在手中,却有“世界在我手中”的感觉。一本本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就像启迪心智的一叶小舟,载着我在童年的海洋里,驶向一片广阔的天地,又像一扇扇打开新奇世界的窗户,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带着绮丽的梦想在童年的天空自有翱翔。
时间的年轮带着花开花落的季节变化,带着喜怒哀乐的人生节奏,带着青春暮年的生命规律,一圈一圈的扩大。也不知从哪天起,小人书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各类报刊、漫画、杂志、电视节目、儿童读物,精彩纷呈、琳琅满目。今天的我们相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推杯换盏之间我们感慨岁月的转瞬即逝,远离了童年,才发现童年的情趣是永远的记忆,永远的美丽。我们怀念着那份略带青涩的美丽,它很美,只有色彩却没有轮廓,但我们知道它真实的存在着,存在于我们的低头沉思间,存在于我们的默然微笑间,存在于时光缓缓流进心海的波光旖旎间。
总有一种情愫挥之不尽,总有一种回忆深深的埋在心底,总有一种岁月日久弥新。小人书不仅是一种艺术载体,更是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烙印,犹如重逢久违的“老朋友”。小人书虽然走出了现代人的生活,可是小人书的情结却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小人书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儿童生活,也记载了那个时代的流行产物,它承载了一代人儿时的美好回忆,也成为一代人记忆的里程碑。
书一笔清远,盈一杯记忆,弹指苍茫间,淡淡流年弦。童年那一塌糊涂的幸福记忆,大概莫过于此吧。久违了,我的“老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