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上一期,作者记叙了我的家祖辈遭受匪患下的第一次迁家,先辈们面对磨难而决不低头,敢于挑战命运。
这一期,作者又讲述了我的家第二次迁家,欲知缘由,敬请读者关注。

2、第二次迁家
一九0九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一家五口吃过早饭,按月梅嘱托,穿上了新衣,在月梅母子,仁福兄弟两家及父亲的好友欢送下,八时来到水闸口,同送行人告别后上了船,在两长工的驾驶下,顺流开航,于十一时到达大畲水闸口,上了岸后,因没多少行李,于十二时便到达水坑尾村,长佑夫妇热情迎进他家,即吃午饭。饭后,长佑领着我们一家来到定居屋。下午,他夫人提着菜篮和两只鸡进来,对仁富公说:“听老人讲,今天好日,我买来鸡、肉、菜、元宝、鞭炮、叫笑妹煮好,五时前在门口拜告天地、放鞭炮,以安居兴旺,晚上自己开饭,米都在缸里。”说完便离开。下午四时在门口拜了天地,吃第一餐饭。

八月十五上午,长佑夫人与六岁的女儿提着一只鸡,两斤猪肉,三包月饼来到我家,对我祖母说:“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考虑你们刚来,现送来鸡、肉、菜、月饼以便过节之用。”寒喧了一阵便回家去。下午,一家人忙着劏鸡加菜,晚上吃了八月十五团圆饭。在长佑的帮助下,从八月十六日起,我祖父殷义随着长佑到深井顺昌米行打工了,晚上八时才回来,天天如此。月工资二十五元,包吃不包住,每天工作十小时。八月二十日,祖母随长佑夫人到山上去认草山,以便割草出卖增加收入补充生活。二十四日起,她天天一早上山割草,中午才回来,下午又去,四五点才回。割一天,用两天担草下山卖,平均每天收入三四元,直到十月下旬入冬。计收入近二百元。十一月初三一早,她对李长佑夫人说:“大姊,天时快转冷了,我打算今日趁深井圩,购买棉胎、冬衣,还买小猪回来饲养。”长佑夫人问需要多少钱?祖母说:“两个多月来割草卖得百多元,可以够用。”两人离家到了深井圩,先买了两头小猪,又到商场买了三个棉胎、十套冬衣,花了一百三十元。中午两人担着东西回到家。长佑夫人送来母鸡和小鸡。

一日上午,长佑来到我家对仁富公说:“近来我联系了几处。都无人退耕。为了尽兄弟之情,我打算把我坑北那五亩佃耕水田给你耕种,好让你安居久住。耕牛、农具、种子我全部照应。”仁富公边听边想,认为如果接耕,等于夺耕性质。便说:“长佑啊!你的心情我理解。阿九在深井有份工做,虽然辛苦,但还胜过打工。这里的山草有去路,阿嫂还年轻,有气力,可以继续干下去,暂时我们还是不耕田为好。”表明不接纳他的提议。晚上,他把这个意思向儿子和媳妇说了。大家认为仁富公做得对,不然就会影响两家人今后的关系。
由于祖母的勤劳刻苦,晴天上山割草卖收入以供日常开支。一年卖两批大猪,加上祖父的工资,有所盈余,虽不算富裕,但还可以过得去。

日子过得很快,不觉到了一九一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仁富公对媳妇说:“我们来此一年多了,我未有出过远门。明天是圩日,我打算到圩去行一下。你不要上山割草了,在家哄孩子和做家务。”二十八日,仁富公吃了两碗粥。九时离家,十时到圩,游了圩容,来到深井学堂,等侯放学出来的老师,以便商量孙仔入学读书之事,
因为他九岁了。

仁富公从八岁入学读书到十七岁,读了十年书,每年成绩都很优秀,深受老师称赞,同学敬重。有人劝他去考秀才他不去,十八岁停学在家务农,十九岁结婚,接管了年老的父母家业。他是个有头脑、善经营的人,加上两个妻子的努力,接手不到三年,就从原来佃耕八亩扩到八十多亩,年收获六百多担稻谷,交清田租还有四百多担余粮。先后把原来的旧泥砖屋拆平重建,后又多建一间,共有两座三间四廊的大屋,三间草屋,两间牛栏,一间猪舍,耕牛五六头,雇请两个长工,家里经常存有现金四五百元,是左邻右舍的大耕户,可他迷上风水,长期养着两个风水地理先生。农闲时,经常与风水先生结伴到深井、小江、汶村、海宴、那扶等地方游玩,看山寻龙,交朋结友。可以说,他的朋友遍及东西两海。

这天他为着孙子入学之事来到深井学堂,适遇放学,见到未遇多年的好友陈庚寅从学校出来。两人相见,格外热情,他挽着仁富公到茶楼去就餐,问他怎么来到深井?仁富公便把不幸的经过说了,边讲边流泪。陈庚寅听了十分同情,即离席到柜台对那老板讲了几句便回来,二人谈论到下午二时。陈庚寅说:“我下午有事,不陪你了,今后有什么困难可到学堂来找我,孙子入学之事春节后就送来,学费由我负责。我是学堂董事会主席。”说完掏出二十元给仁富公,来到柜台,那老板又送了两袋点心给他,二人告别。

仁富公于下午三时多回到家,孙女见到大声说:“亚公,你现在才回,刚才有人送来一箩米,一大包咸鱼,一包腊肠,一包腊肉,还有豆豉、榄角、大头菜和两瓶油,有餸吃了,你手里提的什么?”她接过大声叫:“大哥有点心吃了,亚公带回来的。”
晚上,仁富公把深井之行全告诉了儿子和媳妇,孙子听到解决了入学的问题,欢乐得与小妹二人跳个不停。

一日晚上,仁富公接到一来人传话,叫他十二月初三到深井学堂找陈主席。这日他十一时到达学堂,陈庚寅出来即带他到一间叫怀仁堂的大商铺,上到二楼客厅,见两人在言谈,陈庚寅作了介绍,对仁富公说:“你讲讲遭遇不幸的经过吧。”陈炳权摆手说:“不用讲了,我二叔已同我讲过了,我叫陈炳权。”

陈炳权是深井康华村人,是深井地区数一数二的大财主,时任台山县参议员。经常出入香港、广州,受孙中山思想影响,曾参加同盟会。人很讲义气,深得人心。上月三十日从广州回来,晚上听了他二叔陈庚寅和罗师爷的谈话,听到讲李仁富的不幸和九岗堡人提出退耕,便产生对李仁富的同情心,叫其二叔通知李仁富初三在商铺见面。

仁富公坐下之后,陈炳权问:“山塘村与大亨村近吗?你认识大亨吴流五吗?他是个神医,在大亨开有一间大药房,十年前我有病临危,到他那里求医,住了三个月,我这条命是他救回来的。我每年春节都到他家去拜年,风雨不改。”仁富公听了陈炳权的说话随后说:“我家媳妇是吴流五的亲侄女啊!”陈炳权说:“这就好办了,我想叫你举家迁去九岗堡住。我那里有双造田六十亩,单造田三十亩,相近有四十多亩荒滩地,可开成单造,有一个独洲,面积近二十亩,可作单造。今年满佃,佃户已回声退耕。如你愿意迁去,我就全部给你耕,不订约,五年十年由你,耕牛、农具、种子、肥料,第一年我全部供备。没有房屋住,我叫人搭茅棚给你暂居,收获后再建房屋住,长此定居。你如去,我即派人去搭茅棚。我所提供的一切,折成价,不立约,不计息,一年还不完,两年、三年还都可以。如果你愿意就这样办,一言为定,有二叔和罗师爷作证。现在不用你表态,你回去同儿子、媳妇商量好,明天或后天来回答我。我下午去台城,几日才回来,你对罗师爷说就行了。”

下午,仁富公回到家,晚上将此事告诉儿子媳妇,经过反复商量,认为这是振兴家业的难得机会,叫仁富公去回答陈炳权,立即迁家去九岗定居。第二日上午九时,仁富公来到怀仁堂找到罗师爷,表示愿意迁家,请他转告陈炳权。两人商定,农历十二月十九日迁居,明天就派人去鹅斗洲搭茅屋。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志略(1930一2019),离休干部,17岁参加游击队,20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转业地方后一直任党委办公室主任,是优秀党务工作者。本回忆录历经多年,由10多本日记整理编写而成。内容丰富殷实。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中小学生写作園地简介:
中小学生写作园地、是我艺术社培训未来作家诗人的重要园地。
我们实行一免费二修改三发表的辅导方法:为国内国外华人子弟服务。
我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辅导方法新颖,深受国内国外华人家长和学生欢迎。
请投稿:
微信号:R6049931328 许先生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机构:
精武会驻文艺中心副会长:李剑昌
主任:林敬照
副主任:伍国胜 梁少华
常务理事:林敬照 伍国胜
陈绮娜 梁少华
理事:梅如柏 周慧君 陈泉声
陈冰玲 魏台平 甄春花
秘书长:林敬照(兼)
财务:伍国胜(兼)梁少华(兼)

主编:许湛荣
执行编辑:陈绮娜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与您相约
投稿微信:R6049931328
领取稿费:Chen18128290208

请点击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须知:
作品:原创首发+照片+自我介绍(文责自负)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5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凡在《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平台》发表过的优秀作品,本社将向各地报刊、杂志等纸媒推荐,并定期整理成文集出版。
敬请各位可爱的人儿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版面设计:陈绮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