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童年的天堂
作者/王意超
记得在1950年,
父母曾带着我们
回到久别的故乡。
那时的袅袅烟村
和院落篱蒡,
走在田间的小径,
处处稻谷飘香。
还有那
房前屋后的小河,
带着一群群鹅鸭
和鱼虾潺潺流淌。
池塘里盛开的荷花,
故土的一草一木,
伴随当年的许多故事
在我儿时的脑海里
勾绘出一幅幅
美轮美奂的画卷;
在我童年的心灵上
构筑起了一座
无比神圣的殿堂!
2007年,
我怀着急切的心情
又一次回到了故乡。
看到一条条平直的
水泥大路,
通向四面八方。
一座座新颖别致的小楼房,
在阳光下反射着彩光。
可小河已不再流淌,
变成了纳污的涝塘,
我到处极力去寻搜,
全然没有了从前的模样!
如今见到的景象
并没有能给我以多少新的感受,
倒使我心中产生出
一种特别地伤感和惆怅。
这次回到家乡,
虽说圆了我的“故乡梦”,
却彻底打碎了在我心中珍藏了五十七年对故乡那儿时的印象,
也永远永远地摧毁了我心灵上,
那座无比神圣的殿堂!
(注:早年离乡到陕西的父母亲,1950年带着一家人回到镇江老家。那时我虽然才满四岁,却在幼小的心灵上对故乡留下了懵懂而深刻地印象。到我再一次回到老家,已过去整整五十七年了。但在儿时留下的对故乡美好印记、留恋和憧憬,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故乡梦”。
在相隔五十七年后的2007年,我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家园……)
2022.7.16

作者简介
王意超,祖籍江苏镇江,1946年生于陕西咸阳;1969年陕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于咸阳市水利局市地下水工作队,曾任队长、主任工程师等职。中国水利学会、全国地下水信息网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多篇;部分论文入编《科学中国人十年优秀论文选》《中国水利水电发展文库》《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获得省、市级多项科技进步奖。中国汉诗学会会员,部分诗词楹联入选《中华现实与浪漫诗词精品大鉴》《当代诗人天伦吟赋精选》和《二十一世纪中华百年诗典》《中国当代诗词楹联艺术家辞典》, 现已退休。




2022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