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的母校(下)
作者:梅派老生
诵读:书 东
时代在发展。2010年母校秦皇岛一中喜迁开发区长江道新址,在新的校园放飞新的梦想。母校的文化底蕴是厚重的,在秦皇岛一中新校区,看着每一眼,翻检着每一页,都让我心存敬慕,为母校欣喜,为母校骄傲,憧憬新的未来。
钟 楼

宏伟漂亮的学校大门处,建有一座高高的钟楼,尖尖的楼顶直指云天,四面镶有钟表,造型酷似一支笔。这是一枝向上的笔,一枝积极向上图强奋进的笔!她劝勉学生努力学习,珍惜时光,书写靓丽的青春!积极向上是秦皇岛一中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劝 学 路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是一条通往图书馆的石刻劝学路。这条路大约有八十米长,两侧是人行甬道,路中间铺设黑色大理石板,石板上镌刻着汉隶体荀子的《劝学》。《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引用大量材料劝勉人们学习。作者以“学不可以已”为中心论点,采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进行清晰而严谨的论证。学生沿劝学路漫步,名家名篇,艺术与经典并存,耳闻目染,润物无声。
孙中山铜像

在校园广场的中心位置,一座孙中山铜像熠熠生辉。这是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由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捐赠的,也是孙穗芳博士向全球捐赠的第63座孙中山铜像。孙中山铜像高1.93米,手捧书籍,目视远方,神情庄严,白色大理石底座上刻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望着铜像,看着非凡意义的说明,我想这不仅提升了母校校园文化境界,也为秦皇岛一中的厚重文化底蕴添上了浓重一笔。
井然有序

校园地形有点似丘陵地带,建筑物设计匠心独具,错落有致,分为行政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漫步校园,美丽整洁,即便是室外的一个指示牌、一个休息凳也制作得精致,安放得别致。

在运动区,一排排篮、排、网球场,场地标线洁白清晰,器材排列整齐。标准的四百米半圆式田径场内,褐红色的塑胶跑道与绿色人造草皮足球场让人跃跃欲试,高大宏伟的多功能体育馆与其遥相呼应。

校园内极其安静,偌大校园内几乎很少见到人员走动,若不是教学楼内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还以为是假期的校园。在三栋高大、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旁,很想走进去看一看,怕干扰老师们的工作,我绕过教学楼径直奔校史馆。其实,一路走来,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母校校训的内涵、治学严谨的作风。在校史馆,看着一幅幅图片,读着一句句文字,抚摸着一件件实物,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母校走过了九十余年的辉煌岁月,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爱母校,美丽的母校在我心里。

作者:陈学礼。网名:梅派老生、水墨画。居秦皇岛,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爱好写作,曾在《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人间方圆》《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视听之友》等报刊上发表散文百余篇。著有散文集《正街漫笔》一书。

曹淑东,中学退休教师。喜欢唱歌,游泳,旅游。喜欢阅读和朗诵。愿意用声音,诠释生活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