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但什么是“清欢”呢?可遇不可求,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清欢”可理解为“清淡的欢愉”,是一种格局,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情怀。守一份清静,度一场清欢,胜却人间无数。于山水处从容,于无声处清欢。清欢是人类心灵的纯净一隅,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是对人生的品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清欢”不同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拟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亦不同于杜甫“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悲痛心事,拟或“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的无奈感叹。

万千心境,百味人生,一种生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壮怀激烈;“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欧阳修的绵绵情恨;“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是纳兰性德的无奈哀伤;“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是王国维的丝丝感慨。
可见,“清欢”太难找了!人生苦短,白驹过隙。白居易曾叹到“苦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但明朝余绍祉却指出:“光阴虽短,静则自长;岁月无多,忙人更促。神随天运,一日可当百年;意逐物移,百年犹如一日。”哇塞,心要静、净、敬,方才有境。

“清欢”是对自己的欣赏和对心灵的安放,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从容,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逸致,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回味,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洒脱。唯有此,才可以“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轩窗下,品一杯茶,执一卷书,轻风拂过,竹影婆娑,暗香盈怀。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承认自己的平凡,并不是意味着对生活的妥协,而是意味着与自己的和解。我们无法让自己光芒万丈,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在尘世里飘过时温暖有光。我们依旧拥有最初的梦想,一边迎着阳光,一边绽放芬芳。花开,赏花;雨落,听雨。如此,人生坦然如水,自在如风。


作者简介
张彦峰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在职研究生,河北省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石家庄仲裁委委员和仲裁员。


郭金良简介: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华北赛区朗诵评委、东方翼之声朗诵艺术学会会长、中国金良之声频道传媒总监,文化品牌栏目《我是朗读者》《品茶悟道》等创办者。东方翼之声朗诵艺术团团长。
热爱朗诵,现场朗诵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用自然的声音,抒发真实情感,诠释作者的作品。汇聚好声音,让声音经典留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