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近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之三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近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之三
我们此时先来说一下奥运村。
据相关资料介绍,奥运村占地面积80公顷,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其中公寓36万平方米,其他11万平方米,这里可供16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及其随行人员居住,并且邻近主要比赛场馆。奥运村分为居住区和国际区,环境优美,舒适方便,不仅十分安静,而且十分安全。
这里还有记者村。据有关资料的介绍,记者村占地30公顷、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记者到达公园内的比赛场馆,时间不超过6分钟。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我们从其总体规划的方案中看到有这样一段话:在一片神秘的湖泊里,南北2.3公里长的“千年步道”徐徐沉入,远方一葱葱绿岭稳稳地压于轴线之上,颇具北京古城之内景山之于故宫的神韵。“千年步道”上设计着中华文明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纪念性标志物,其尽端的湖泊则与轴线东侧的奥林匹克运河组成一条巨大的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形成对称式布局。这样,已延伸至26公里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一条由亚运会场馆、国家体育场、体育英雄公园组成的斜轴,又与“千年步道”相交于一巨型广场,并延伸至巍巍燕山之中。
说到此时,我们不妨透露一下,“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方案一等奖获得者、美国萨萨基公司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他们的合作方案里诠释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这个被7个国家13名评委推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征集活动一等奖的方案,已被基本确定为实施方案的基础,标志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体育设施建设蓝图已迈出关键性一步。奥林匹克乐章已谱下东方风韵的序曲,渐次高旋的交响侧耳可闻。
好,叙述到这里,我们再来聚焦一下奥林匹克公园的主要建筑。
我们先看一下国家体育场。众所周知,国家体育场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位于中心区中轴线东侧、龙形景观水系的西侧。同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分列于中轴线的两侧。据相关资料介绍,国家体育场基地占地面积78000㎡,并附带一个400米跑道的永久性热身场地,总建筑面积约260,000㎡,永久坐席8万人,临时坐席2万人,建筑高度约68米。
我们再来说一说国家体育馆。按照相关资料显示的介绍是这样的:国家体育馆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三大重要场馆之一,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规划建设用地约6.87公顷,主体建筑紧邻城市中轴线,并与国家体育场相对于中轴线均衡布置,建筑面积约80,000 ㎡ ,建筑高度约40米,是北京最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运动、健身、休闲中心。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国家游泳馆的情况。按照有关资料介绍,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规划建设用地约6.2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0,000㎡,建筑高度31米。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会展中心,我们此时一并来说一说。根据有关资料的介绍,会展中心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部,城市中轴线西侧、规划建设用地约12.2公顷,总建筑规模约260,000㎡,建筑控制高度为60米。
(待续)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
